上蔡縣吹響“集秸”號
摘要: 來生火 來發電 做家具 做“餅干”上蔡縣吹響“集秸”號本報訊 (通訊員 宋永亮 董愛國 段淑敏)三夏將至,上蔡縣多了村民忙碌的影子。看著大車小車的麥秸來,再看著麥秸經紀人大把小把地拿
來生火 來發電 做家具 做“餅干”
上蔡縣吹響“集秸”號
本報訊 (通訊員 宋永亮 董愛國 段淑敏)三夏將至,上蔡縣多了村民忙碌的影子。看著大車小車的麥秸來,再看著麥秸經紀人大把小把地拿著鈔票去,朱里鎮霍莊村村民霍傲特別高興,作為朱里鎮最大的秸稈經紀人,他一“發號施令”,占地20多畝的秸稈存儲場很快就堆成“大山小山”!
如今,在上蔡縣吹響“集秸”號的秸稈經紀人還有很多,而那些已經找不到現成麥秸的經紀人則慌著與村民們簽訂麥秸包銷合同。
90多個秸稈存儲場競相提價,每公斤麥秸的價格從原先的0.18元“炒”到0.26元,600多名秸稈經紀人展開大規模“圈地運動”,全縣100多萬畝小麥麥秸未收先售,數億公斤的秸稈都用到哪里去了呢?
秸稈制煤“美加凈”
以前,地鍋做飯煙熏火燎;如今,秸稈制成了“煤”,做飯不僅輕松,廚房里還衛生了很多。
這一“化腐朽為神奇”的創造者名叫相國松,是上蔡縣楊集鎮相灣村人。大學化學系畢業的他,看到農村的秸稈亂堆亂放污染環境時,萌生了把秸稈制成“煤”的想法。歷時一年半,經過數百次試驗,2006年初秸稈蜂窩“煤”終于研制成功,不僅解決了當地秸稈焚燒的難題,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而且還為當地農民找到了致富門路。
溫棚還鋪“自熱毯”
近日,無量寺鄉五道廟村農民陳富春看著溫棚里越長越大的西瓜眉開眼笑,去年他3畝西瓜共賣了2萬多元,“按今年的行情,賣3萬元不是沒有可能。”陳富春說。
他的西瓜個大、味美、價錢高,原因就是他利用“秸稈還田”技術給瓜苗鋪上了“自熱毯”。
今年,上蔡縣農業部門在全縣3000多個塑料溫棚推廣了陳富春的“自熱毯”技術,而一些精明養殖戶將這一技術推廣到養殖業中,讓上蔡縣的豬、牛、羊也睡上了“自熱毯”。所謂的“自熱毯”就是由秸稈、麥糠和微生物菌種堆成的0.8米高的培養基,提升室溫必然降低牲畜的體能消耗,養殖戶的收入也會不斷提高。
秸稈發電亮萬家
春節前,總投資2.6億元的國能生物發電項目落戶上蔡縣,預示著上蔡縣黃色秸稈將變成電能并入國家電網,照亮千家萬戶。而近日項目組與相關單位和個人開始商談征地補償等事宜,更讓上蔡縣農民和秸稈經紀人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燃用秸稈30萬噸,可將上蔡縣境內方圓50公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全部實現循環利用,每年為農民直接增收7000萬元。
壓縮“餅干”制家具
秸稈青貯不僅減少了存貯空間,還有利于防火、防雨、防霉爛,各類寄生蟲也不容易滋生。上蔡縣齊海鄉牛莊村的養牛戶李國富認為青貯秸稈就是畜牧業的“壓縮餅干”,去年他青貯的200多噸秸稈,保證了他的養殖場一年四季無“糧草之憂”,年底一算賬,與同等規模的養殖場相比,他的收入比別人多12%。而以黨店鎮東趙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為代表的10多家秸稈家具生產廠,則是通過特種技術把各類秸稈壓縮成門、窗、桌、椅等,經國家相關部門檢測,具有高硬度、高韌度和防潮防火的性能,讓廣大消費者在實木家具之外有了更多的選擇。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