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糧食產業演繹精彩嬗變
摘要: “糧田”變“糧倉” “糧袋”變“錢袋”上蔡:糧食產業演繹精彩嬗變 本報訊 (通訊員 董愛國)站在地頭,看著綠油油的麥苗,上蔡縣楊集鎮中呂村種糧大戶呂國峰
“糧田”變“糧倉” “糧袋”變“錢袋”
上蔡:糧食產業演繹精彩嬗變
本報訊 (通訊員 董愛國)站在地頭,看著綠油油的麥苗,上蔡縣楊集鎮中呂村種糧大戶呂國峰高興地笑了。今年,呂國峰承包的110畝責任田糧食總產達到11萬斤,其中小麥總產6萬多斤,僅此一項就收入7萬多元。“過去種糧肚兒圓,如今也能賺大錢,黨的政策好,得實惠的還是俺農民。”呂國峰欣喜地告訴筆者。
說起農民增收話題,該縣縣委書記李海洲坦言:“農業大縣的出路在農業,必須用足用好各項惠農政策,做大做強現代農業,讓‘糧袋子’鼓起農民的‘錢袋子’。”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全縣糧食總產近100萬噸,其中夏糧總產58.8萬噸,秋糧總產40萬噸,同比增長0.66%和14.8%,糧食生產創新高。
農業大縣上蔡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到舉足輕重的戰略位置去抓,堅持一手抓常規農業奪取高產,一手抓特色農業上規模,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種子工程、沃土計劃,為奪取糧食連年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在日前全國縣域經濟綜合指標評定中,上蔡縣糧食產量位居全國糧食百強縣第37位,實現了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精彩跨越,先后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抓好農產品的商品化、優質化、專業化。該縣聘請省內專家對全縣土壤、氣候進行分析論證,引導群眾發展產量高、品種好、高產穩產、適宜本地種植的新品種,良種普及率在95%以上,僅全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發展到130萬畝。在改良品種、優化結構的同時,該縣狠抓了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科技推廣和普及工作,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科技推廣體系和承擔公益性職能以及經營性服務的農技推廣隊伍,縣鄉科技組織和500多名科技人員把農技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全縣每個村莊、農戶,測土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等一大批農業新技術得到及時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科技對農業貢獻率在60%以上。
把發展工業理念引入農業,實行產業化經營。為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該縣按照“誰有能力誰牽頭,誰牽頭就扶持誰”的原則,積極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創辦“農” 字號龍頭企業,一大批農產品加工迅速崛起,拉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糧食生產綜合效益。目前,全縣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86家,形成了玉米淀粉、飼料加工等8大系列龍頭加工業,帶動40萬農民發展高效農業,在這條產業鏈上,10萬農民不離土、不離田當上了農民工。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