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媽媽怎樣提高親子質量
摘要: 一、請放松下來,將與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吧! 不要將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
一、請放松下來,將與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吧!
不要將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須做些什么才叫“溝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樣。所以,與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態上,您應該是一個放松的、樂意交流的媽媽,而不是一個剛剛從擁擠的公交車下來、匆匆忙忙的 疲憊的媽媽。就這一點,建議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進門之前,或者要見到寶寶時,做以下的想象:
1.想象一個足以讓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詞匯,比如:暖暖的陽光,開心的野餐,溫馨的燈光,甜甜的笑容......
2.在頭腦中閃現寶寶的"可愛",比如:胖乎乎的小臉,脆生生的聲音(尤其是叫"媽媽"的時候),玩耍的模樣,滑稽的怪相,還有好多可愛的"第一次";
3.想象你與寶寶在一起的歡樂時光,游戲、讀書、洗澡、玩水、學步......相信這些"想象"足以給寶寶一個"好狀態"的媽媽!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區",是一個助跑、轉接與加速的區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經累了,而如果能有這樣的一段"心理接棒區",將能使你從工作的"后遺癥"中解放出來,給自己一個即將見到寶寶的"幸福期待",也將激活你發自內心的母性的愛與靈感。
二、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現在有很多關于親子交流的書籍,各種活動、訓練、游戲目不暇接,搞得個個父母看了都覺得“不稱職”----
“我沒有那么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
“我從沒有陪孩子搭過積木!”
“這些家庭游戲,我們似乎都沒有玩過!”
而且越看越覺得焦慮,好像父母不給孩子讀故事、不訓練孩子、不與孩子做游戲,孩子就可能不健康,就可能影響某種"商"(如"智商"、"情商")的發展。于是,父母心理壓力很大,既怕"少交流",又怕"錯交流",無所適從。結果把最重要的都忘了--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我們做些什么呢?
所以,在您走入家門前,請不要象去超市購物似的,列一張清單: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果這樣,結果多數是--
“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剛看了兩頁書就不行了!”
“他根本就不愛聽故事!”
“我說什么,他總是不聽,總要我按他說的做!”
.......
我們很難回憶起3歲前我們自己是怎樣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現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確很難,那么就先放下我們的育兒理論與技巧,聽聽孩子們的聲音吧--
“媽媽,我今天搭了一個好高好高的樓房!”
“爸爸,我想聽故事!”
“媽媽,抱抱!”
“哇......哇......”
聲音、動作、姿勢、語言、表情足以表達寶寶的需要,只要你肯仔細聽,欣賞地、帶著好奇地聽。當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設想或建議,“寶寶,想不想聽媽媽講故事啊?”“媽媽今天給你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想不想看啊?”“強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為原則,如果孩子喜歡先搭積木、再聽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聽故事、再搭積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識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
三、充分調動家庭資源。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還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權利與責任。因此,如果巧妙地讓所有家庭成員都積極地來關心孩子,不但你輕松了,而且更合理。不是嗎,家庭成員間的彼此矛盾、吵吵鬧鬧,經常會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鉆空子的借口?筆者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相互抱怨----
“真怕老人把孩子寵壞了!”
“孩子這么小,他媽媽就讓他學這、學那!”
“這孩子就因為小時候爺爺奶奶太寵,所以才這么任性!”
“自己還沒長大,懂什么帶孩子?”
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親”,但也有經驗;年輕人自然少些“經驗”,但又比較“現代”而有精力。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長補短,彼此信任,在必要的行事規則上達成一致,這將最利于孩子發展。比如,你的孩子正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只要周圍有充分的語言環境,包括“說”與“聽”,都會促進孩子的發展。所以,你只要讓孩子的奶奶平時多與孩子說,并多鼓勵孩子說,而你工作之余陪孩子多做些小游戲、講點故事,另外不要忘了還有孩子的爸爸,他也是孩子成長必須的影響力,至少可以讓他與孩子多做些更需體力的運動,孩子成長,人人有責!這樣不是更好?
總之,有質量的親子時間是一段放松、愉快、相互合作與交流的時間!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早教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