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民俗 民間物質

民間瑰寶藝術奇葩——汝南明振麥草畫

2014-11-05 10:53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yjh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明振麥草畫歷經兩千多年歲月腐蝕,仍能造型逼真色澤鮮明向世人展示傲人風采的,恐怕除了麥草畫,別無他物。作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麥草畫在羅店鄉明振

\"民間瑰寶藝術奇葩——汝南明振麥草畫\"

明振麥草畫

歷經兩千多年歲月腐蝕,仍能造型逼真色澤鮮明向世人展示傲人風采的,恐怕除了麥草畫,別無他物。作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麥草畫在羅店鄉明振麥草畫廠里重獲了新生,不僅創造性的將麥草畫與國畫、版畫等融合,還做出了麥草畫工藝瓶、用麥草畫寫毛筆字等創新。

小麥歷來被人們視為神圣之物,無論是古人祭祀天地,還是國微圖案的選定,都賦于了小麥極高的地位,它象征豐收和財富。而起源于民間的麥草畫(又名麥稈畫、麥秸畫),則賦予了麥草以更強的藝術生命力。

麥秸畫是我國古文化藝術的一塊瑰寶,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麥草畫源于隋唐時期,宋代達到鼎盛,曾是宮廷御用的工藝品。由于后世逐漸沉寂,在歷史文物文獻中一直難覓其蹤跡。直至上世紀60年代秦懷王墓發掘,麥草畫才得以重見天日,驚艷世人。從發掘出來的麥草畫原作可以看出,雖經兩千多年歲月腐蝕,但畫作造型逼真,色澤鮮明,仍不失其古樸典本色,令人嘆為觀止。

在河南汝南縣的羅店鄉,麥草畫這一古老工藝煥發出了新的生機。羅店鄉是遠近聞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出自農家之手的麥草畫,是在該縣王橋農民畫基礎上演變而來的。這里的農民畫源于明清,已有300余年歷史,繪畫、書法、剪紙、泥塑等民間工藝十分普及。

解由仁生于1641年,少讀私塾,喜愛繪畫、碑刻,經常出入廟宇殿堂,對壁畫、廟畫頗有研究。他創作的農民畫主要以民間故事和傳說、民間風俗和農村的生活為題材。后來,解、李、薛三家結親,解元慶、李鴻運、薛國友跟隨解由仁的兒子解東望學習民間繪畫,以解氏為代表的農民畫在當地逐漸發展起來并世代相傳,這就是王橋農民畫的前身。

在上世紀70年代,羅店鄉(當時稱為王橋公社)就已成立了“王橋農民畫院”,涌現出農民畫家400多人;1993年,又創辦了全國首家農民畫院——河南王橋農民畫院。正是這一批批的農民藝術家,利用業余時間,運用自己的耐心和創造力,將纖細的麥稈進行割、漂、刮、碾、燙、熏等多道工序,終使麥草畫這一古老的工藝精粹獲得了新生。 羅店麥草畫也因獨特的藝術價值,被文化部正式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與汴繡、蘇繡媲美。2006年,汝南農民畫入選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荣县| 紫阳县| 曲阳县| 高雄市| 卓资县| 都匀市| 丰原市| 新营市| 阜阳市| 富源县| 句容市| 武陟县| 麻阳| 兰溪市| 婺源县| 万州区| 尉犁县| 白沙| 德令哈市| 雷波县| 仁寿县| 岳阳市| 获嘉县| 古田县| 宁城县| 鄯善县| 科技| 涪陵区| 上饶县| 乌恰县| 宁波市| 曲麻莱县| 卢氏县| 汤原县| 蓝田县| 万安县| 陆丰市| 布尔津县| 长沙市| 乐都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