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遺風”展風采 文化氣息撲面來
摘要: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新局主辦,市群藝館承辦的“天中遺風”2014年駐馬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為今年“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在20
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新局主辦,市群藝館承辦的“天中遺風”2014年駐馬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為今年“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在2014年“中國農加工洽談會”期間,市會展中心東南角的氣象塔下、市群藝館門前搭建的古色古香的“天中遺風”街一亮相就引來無數的市民。驛城區古味芝麻種植及小磨香油傳統制作技藝、泌陽烙畫、上蔡東岸桃核雕花工藝、重陽茱萸絳囊制作工藝、尼氏“一把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天中遺風”駐馬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分為展位和展板兩種形式,展出各級非遺項目106項,其中本市非遺項目94項、外地市非遺項目12項。許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及他們的徒弟現場進行展示制作表演。今天刊發本報記者在這條街上拍攝的部分圖片,以饗讀者。
——編者
攝影:本報視覺中心
市民冒雨觀看“天中遺風”文化長廊。
竹葉體書法創始人崔國榮為大家現場創作作品。
上蔡楊集的毛筆在展會上“大出風頭”。
泌陽縣付莊鄉楊中林現場表演提線木偶劇。
上蔡縣的“茱萸絳囊”香氣四溢。
來自鄭州市的草編藝人在制作動物草編工藝品。
來自鄭州的吹糖藝人邊捏邊吹,一會兒工夫,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
桃核制作藝人制作的生肖作品。
驛城區張潤州黑豆散食品廠采用祖傳配方及傳統制作工藝、結合現代加工技術生產的黑豆散吸引了參觀者。
有著2700多年悠久歷史的棠溪寶劍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魚拓藝術作品讓市民真假難辨。
周口市時氏蛋雕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
花帽傳統制作藝人張玉勤展示她的作品。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