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科技成為農民致富的“酵母”
摘要: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焦艷艷)“科技服務社就是好,為俺種植雙孢菇提供全程服務,今年我這一個棚就增收5000元!”西平縣環城鄉道莊村菇農胡振江談起科技給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焦艷艷)“科技服務社就是好,為俺種植雙孢菇提供全程服務,今年我這一個棚就增收5000元!”西平縣環城鄉道莊村菇農胡振江談起科技給他帶來的甜頭,笑得合不攏嘴。像胡振江一樣,西平縣有1.8萬農戶品嘗到了縣里科技興農的甜頭,走上了致富路。
西平縣為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全縣上下形成了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通過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以科技事業單位為主體,形成了縣、鄉兩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以民營科技企業為主體,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輻射鄉鎮村社的農資服務網絡;以農民技術員為主體,形成了輻射千家萬戶的示范推廣網絡,基本形成了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有農民技術員、社有科技示范戶的科技服務網絡。
該縣累計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各類農業新品種200多種、新技術和成果60多項、栽培和改良新模式10多種,培養了一支扎根農村、樂于吃苦、勇于奉獻、敢于創新的科技隊伍。特別是在經濟作物產業發展中,他們成為留得住、用得上的骨干科技人才和農村“土專家”、“田秀才”,急農民之所急,產前當好宣傳員、組織員,產中當好技術員、服務員,產后當好信息員、推銷員,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推廣應用科技成果的同時,該縣還十分重視示范帶動作用。根據各鄉村的區位優勢、特色優勢,建立了示范鄉、示范村,并根據農戶的種養加特長扶持示范戶。以縣農技推廣中心、鄉農技學校及村科技服務室為依托,組織農業、水利、科技等部門的4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成立“科普講師團”,巡回各鄉、村傳授科技知識。每年累計舉辦各類專業技術推廣班148期,培訓各類技術人員5.5萬人次。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