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民俗 民間藝術

武驢

2014-11-12 11:32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wtt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武驢”是流傳于西平民間的一種風格獨特的舞蹈藝術,屬鄉村同樂會(民間文藝社團)表演項目之一,多在節慶尤其是元宵燈節時表演。演出時,演員頭戴竹編布蒙的假

“武驢”是流傳于西平民間的一種風格獨特的舞蹈藝術,屬鄉村同樂會(民間文藝社團)表演項目之一,多在節慶尤其是元宵燈節時表演。演出時,演員頭戴竹編布蒙的假驢頭,身穿一件黑布或灰布做成的驢衣,雙手各執一根木棍作驢的前腿撐于地面,四肢著地成動物狀,在趕驢人和騎驢人的配合下,表演出真驢的各種動作。由于道具對演員的約束較小,演出中可自由奔騰跳躍,扭擺撒歡,甚至狂舞昂奮呈現“威武”之狀,故群眾稱之為“武驢”。

“武驢”大約興起于清代乾隆年間的1740年,有260多年的歷史。據西平楊莊鄉史渡口村民間老藝人史書照長輩的口傳記載:清朝乾隆年間,村里牲口傳染瘟疫,牛和馬都死掉了,只有毛驢槽頭興旺,代人耕作。村民們傳說是神仙張果老的毛驢臨凡,帶來瑞氣,造福于村民。于是,為張揚人們的一種情懷,在當年元宵節出燈時,就讓一年輕人裝扮成驢的模樣,鳴叫撒歡,很是威武。后來,每年元宵節,遠近很多村莊都要請“武驢”表演,其逐漸傳揚開去。

“武驢”表演形式簡潔、粗獷、熱烈、張揚、詼諧、風趣,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表演時,有趕驢的姿態、騎驢的場景,有驢的鳴叫、撒歡、踢咬、打滾、撂蹶子等,栩栩如生,富于觀賞性。“武驢”有“單武驢”、“雙武驢”和“拉犟驢”等形式,間或有驢和花車、抬花轎配合演出的舞蹈。由于其表演生動,有情節,且配以說唱,往往成為出燈的“壓軸戲”。

表演“武驢”主要用打擊樂伴奏,有時用小鑼小鈸,有時用大鐃大镲,還要加上小鼓等,氣氛熱烈歡快。在表演中一般只數板,不唱戲,有時因觀眾的要求,騎驢者結合演出選唱地方戲唱段時,需要用管弦樂伴奏。

20104月,“武驢”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鄒冬梅輯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靖市| 阳曲县| 年辖:市辖区| 小金县| 读书| 将乐县| 清苑县| 静宁县| 合肥市| 云龙县| 五家渠市| 大新县| 金沙县| 鸡泽县| 涿州市| 库尔勒市| 磴口县| 紫阳县| 青铜峡市| 斗六市| 中卫市| 江川县| 惠东县| 弋阳县| 新乐市| 雅安市| 定远县| 精河县| 得荣县| 泗阳县| 米易县| 呼伦贝尔市| 云林县| 抚松县| 开平市| 东乡| 桓仁| 镇沅| 大石桥市| 江西省|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