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墓志原件在揚州亮相蕭后化妝用具展出
五頭陶牛神似唐《五牛圖》
摘要: 隋煬帝墓志原件部分文字清晰可見。 由墓志蓋和墓志銘組成的隋煬帝墓一合墓志“真身”首度亮相。 蕭后墓中的“五牛”,比唐《五牛圖》更早更形象直觀。
隋煬帝墓志原件部分文字清晰可見。
由墓志蓋和墓志銘組成的隋煬帝墓一合墓志“真身”首度亮相。
蕭后墓中的“五牛”,比唐《五牛圖》更早更形象直觀。
最大看點隋煬帝墓志首次亮相
去年在揚州曹莊發現的隋唐墓葬,最后被考證為隋煬帝和蕭后的終葬之地,其中在一號墓出土的墓志是鐵證。此前,考古專家考慮到墓志保存狀況不好,采用高仿“替身”代為展出。
當天,記者在展廳顯眼位置,見到隋煬帝墓出土的一合墓志。據悉,一合墓志由墓志蓋和墓志銘組成。揚州博物館工作人員考慮到展品比較大而且很重的特點,特意采用鋼化玻璃,給墓志量身定做了獨立展柜。
墓志銘一旁陳列著墓志銘上面的墓志蓋。不少游客看后心生疑問:“上面怎么有一團黃黏土呢?”對此,考古專家解釋:“這是鐵函,深埋在地下這么多年,銹蝕得很嚴重。”
考古專家表示,墓志與鐵函一起出現,并不稀奇。一般鐵函里盛放著珍貴的文物或者“藏”有重要信息,但如今出現在人們面前的鐵函已經銹蝕,考古專家期待高科技能夠探測出“新發現”,為研究隋煬帝墓以及隋唐歷史提供更多的第一手資料。
趣味盎然五頭陶牛神似唐《五牛圖》
據悉,“流星王朝的遺輝——隋煬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再度向市民和游客開放,時間為
此前,細心市民也許已經在展廳里留意到蕭后墓里的四頭陶牛。揚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特意找來了唐·韓滉《五牛圖》制作成展板,與蕭后墓里的陶牛相映成趣。《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表現了唐代畫牛技藝的最高水平。
此次揚州博物館工作人員調整升級展覽時,發現在蕭后墓中出土的陶牛有10多頭,其中有的陶牛和《五牛圖》上的牛的神態驚人相似。他們特意挑選了五頭神似的陶牛,陳列在展廳中,和《五牛圖》相呼應。通過對比,參觀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蕭后墓陶牛的特色:牛體肥碩,雙蹄有力,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富有動感。
揚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認為:“與唐代著名的《五牛圖》中的五牛相比,蕭后墓里出土的這五牛可謂更形象直觀,年代也更早。”
更多情趣青瓷辟雍硯旁新增袖珍硯顯示蕭后才貌雙全
此次展出的百余件文物中,很多都帶有生活氣息。蕭后墓中出土的青瓷辟雍硯,模樣很像小時候我們玩擊鼓傳花游戲時敲擊的鼓。專家認為,這是一件實用器,因為硯面和硯池上留有古人使用的痕跡。記者發現,硯面的研磨痕精細光滑,可見蕭后非常愛惜它。
青瓷辟雍硯旁邊,新增了一件袖珍型的辟雍硯,是前不久從蕭后墓里提取出來的。考古專家認為:“它這么小,可能用于研磨化妝品。蕭后涂胭脂或者畫眉毛,采用的可能是天然礦物質。使用這個小型的辟雍硯可將天然礦物質研磨成粉狀,然后化妝。”
大小兩件辟雍硯齊亮相,說明蕭后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
據了解,在曹莊隋煬帝墓一號墓中出土的“隨故煬帝墓誌”佐證了墓主人身份。
當天下午,記者看到,在封閉的展柜內,墓志被塑料膜完全覆蓋,墓志上部分文字清晰可辨。墓志旁,一件看上去像個大土塊的展品頗為引人注意,揚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件展品是墓志蓋原件,墓志蓋與墓志長寬幾乎一致。
此外,隋煬帝墓出土的雙人首鳥身俑的頂部羽毛經過修復,也更加栩栩如生。
據了解,曹莊隋煬帝墓出土文物共400余件(套),首次展覽,主辦方從中遴選了135件(套)代表性文物。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