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創作\"地方基因\"不能斷 不能向話劇靠攏
摘要: 專家:昆曲創作“地方基因”不能斷 不能向話劇、歌劇靠攏 新華網長沙11月30日專電(記者 李丹)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活動11月底在郴州舉辦期
專家:昆曲創作“地方基因”不能斷 不能向話劇、歌劇靠攏
新華網長沙11月30日專電(記者 李丹)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活動11月底在郴州舉辦期間,來自全國昆曲界的專家就昆曲藝術保護傳承、昆曲藝術創作等問題進行探討。與會專家認為,昆曲傳承保護形勢緊迫,昆曲藝術的“地方基因”不能斷,更不能失去自身特色,向話劇、歌劇靠攏。
中山大學教授宋俊華說,昆曲應該同中有異,如果都用話劇、歌劇的形式來創作,全國七個昆曲劇團就會變成一個劇團。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在戲劇上就是百花爭艷。
“現在不是說昆曲創新太少,而是創新中趨同的元素太多了。很多作品獲得大獎的同時也是地方特色在消失的過程。中國有那么多劇種,有人提議,統一成中國歌劇,這就是個大笑話。”他說。
廣東省文聯研究員黃心武說,戲曲某種程度上是表演藝術,現在一臺戲動輒請大牌導演,甚至請話劇導演,結果一臺戲只看見導演,看不見表演和演員。戲曲的本體就是“一桌兩椅”,這才是戲曲應該走的路。
“很多新戲舞臺裝置非常豪華,一臺戲動輒耗費幾十萬、幾百萬,根本沒辦法去基層演出,全為了給評委看,最后拿個獎,敗壞了戲曲的‘虛擬性’和審美的特點。”黃心武說。
與會專家認為,昆曲創作除了應該避免“話劇化”“歌劇化”,各昆曲地方劇團也應該保留地方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異”,而不是上演千篇一律的《牡丹亭》等名戲。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鄭雷說,現在整個昆曲傳承中,喊的較多,做的較少,“我們在制作‘昆曲大典’時有些戲有目無圖,說明這部戲演出非常少。”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楨說,昆曲的傳承10多年來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期。希望昆曲的發展不僅是七個院團在傳承,地方戲中的昆腔也能得到重視,將昆曲的影響最大化。
11月27日至29日,北方昆曲劇院、上海昆劇團、浙江昆劇團、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湖南省昆劇團、永嘉昆劇團七大昆劇院團的青年演員會聚郴州,參加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活動。活動期間,中國昆曲交流中心在郴州成立,為昆曲藝術研究、傳承與交流、非遺展覽、學習和培訓、昆曲講座以及培養觀眾群體提供了平臺支撐。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