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意涵
摘要: 【專家信箱·我看依法治國新舉措】 作者:龔廷泰 讀者提問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一概念,強調推進法治理論創(chuàng)
【專家信箱·我看依法治國新舉措】
作者:龔廷泰
讀者提問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一概念,強調推進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內涵究竟是什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同時也是中國法治建設的理論指引。
從理論淵源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馬克思主義法學,是指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法學理論體系。一切符合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揭示了法律現象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對人們正確認識法律現象有所幫助,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踐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的法律思想、觀點和理論皆包括在這一知識體系中。
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及其理論體系的產生、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和理論全貌,有四條主線:一是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同時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法律思想及其理論體系;二是列寧及其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法律思想及其理論體系;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黨的歷屆領導集體及其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法律思想及其理論體系;四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從盧卡奇到后現代思想家德里達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關系是繼承和超越的關系,是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關系。
從學科歸屬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分,屬于馬克思主義法學學科體系的一部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內部結構來看,它涵蓋基礎法學理論和應用法學理論;就應用法學理論而言,它涵蓋立法理論、執(zhí)法理論、司法理論、法治監(jiān)督理論等;就法律體系的結構來看,它包括憲法理論、行政法理論、民商法理論、經濟法理論、社會法理論、刑法理論及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理論。因此,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要和法學學科體系、法學課程體系及法學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結合起來。
從法治內涵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與世界法治文明發(fā)展的一般性相結合的理論。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必須遵循現代法治文明體現著法治的一般規(guī)律和普遍要求。中國有著底蘊深厚的法律文化,但卻缺乏法治文化傳統(tǒng)。法治本身是一個舶來品,中國近代以來的法治發(fā)展,移植和引進的主要是西方法律制度和法治理論體系。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西方法治文明在中國土壤的生存與發(fā)展,不是既有的西方法治文化在中國的簡單延續(xù)或者文化替代,而是要讓法治這顆種子,在中國土壤中茁壯成長、結出適合中國人生活需求的甜美果實。為此,我們既要對西方法治文化有深刻的反思與體認,又要對中國本土文化土壤特別是傳統(tǒng)法律文化有深刻的批判、過濾、傳承、轉換和創(chuàng)新。
從理論功能的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法治實踐的先導。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是在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導引下建立的;法治理論的科學與先進的程度決定著法律制度的文明和良善程度,也指引著人的行為的自覺自由程度。中國的法治實踐證明,法治理論的共識認同程度決定著法律制度的實施程度,也決定著人們對法治的信仰程度和守法的自覺程度。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法治理論體系,不僅對中國的法治實踐起著引領和指導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形成中國特色的法治話語體系,有利于中國在世界上逐步掌握法治話語權。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中國法治建設和法學學科建設的新理論。這個新理論,是既立足中國國情又體現世界法治文明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是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和觀念指引。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必須立足于中國國情,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fā);必須把握和平發(fā)展的時代特征,把中國的法治發(fā)展之路和中國與世界各國廣泛合作、互利共贏的和平發(fā)展道路結合起來;必須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不斷發(fā)展的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
?。ㄗ髡呦的暇煼洞髮W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光明網-《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