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改革重點應轉向哪里
摘要: 本報訊 (記者譚 嘉)“醫學教育只作為職業教育,只傳授知識和技術,只培養臨床醫學人才,只培養專科醫生是遠遠不夠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
本報訊 (記者譚 嘉)“醫學教育只作為職業教育,只傳授知識和技術,只培養臨床醫學人才,只培養專科醫生是遠遠不夠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教授在近日舉行的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人民衛生出版社專家咨詢委員會2014年年會上提出,當前,醫學教育改革面臨四大挑戰,醫學教育改革重點應發生轉移,注重醫學生的全人教育和基層全科醫師培養。
柯楊說,醫學教育改革面臨四大挑戰。一是,公眾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但鑒于生活方式巨變、人口老齡化,以及嚴重的環境污染等諸多復雜因素,健康不僅依賴于醫療,更需要預防、基層監護和社區康復等,這使得社會對各類醫學人才類別的需求不同于過去。
第二,在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新問題。例如,醫療保險改革與醫療服務體系改革不同步,二者之間的對接還遠不完善;分類分工分層的三級醫療網的重建不可能一蹴而就等。所有這些新問題,不僅影響了醫學人才培養的需求結構,也影響了醫患關系,影響了年輕一代從醫的信念和選擇。
第三,醫學技術的進步雖然大大增強了醫學的能力,但并不能覆蓋所有疾病,這對醫學生的交流能力、人文精神及其對高新技術的理解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診斷和治療技術發展不同步,能夠用高科技精確診斷的疾病,并非都有治愈方法。高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公眾期望值提高,如果沒有得到醫生護士和全民共同的理解,就會產生誤解。
第四,就醫學教育本身而言,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還在醫學教育中占據主流地位;醫學教育長期定位在高等職業教育,對醫學生的全人培養不足。
柯楊指出,保持醫學教育的綜合性和相對獨立的完整性,在大醫學背景下培養各類醫學和健康相關人才,有利于整合力量全面應對當前遇到的健康問題。同時,應加強基層全科醫師培養,因為70%的疾病需要在基層進行預防和監控。(譚 嘉)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健康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