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物館館長陳迎憲:澳門給世界做了榜樣
摘要:澳門博物館館長陳迎憲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澳門博物館中展出的老澳門人家陳設澳門街頭叫賣聲模擬展廳 央廣網澳門12月18日消息 (記者趙凈 ) 臨近圣誕的澳門,游人如織。每一
澳門博物館館長陳迎憲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
澳門博物館中展出的老澳門人家陳設
澳門街頭叫賣聲模擬展廳
央廣網澳門12月18日消息 (記者趙凈 ) 臨近圣誕的澳門,游人如織。每一個來澳門的游客都要逛一逛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再沿著黑白兩色的石板路從古老的教堂走到西洋式炮臺。
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建筑與街道構成的“澳門歷史城區”如今已是世界文化遺產,但在澳門博物館館長陳迎憲的眼里,這些“老古董”在澳門回歸十五年后的今天依然煥發著嶄新的活力。
澳門給世界做了榜樣
“2014年 ,澳門博物館接待游客超過三十萬。現在來澳門博物館參觀的游客一半以上是內地人.”陳館長告訴記者,回歸十五年來,博物館逐漸成為澳門與內地、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
走進澳門博物館,這里集中呈現了400年來來自葡萄牙、英國、馬來西亞甚至非洲等不同地方人的生活軌跡、風俗習慣。說著普通話的小男孩牽著自己的父親好奇地指著博物館風格形態各異的文物問:這是什么?而在小男孩近旁,為一隊臺灣游客耐心講解的陳迎憲則這樣定義澳門——澳門給世界做了榜樣。
2005年澳門申遺成功前,外國專家表示澳門的教堂寺廟的歷史也不比別的國家長,憑什么當選世界文化遺產呢? 陳館長給出的理由是:在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有人不論宗族、文化信仰,大家都互相尊重,這就是澳門帶給大家的“普世價值”。
陳迎憲:“我曾經在澳門回歸時展示過一個圖片,澳門機場落成典禮現場,一邊是佛教儀式,一邊是天主教儀式,大家共同祝福一個美好的事物。我覺得這就是澳門的特殊價值,這也是中國人內在的準則,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多元的澳門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護與關注
好的文化要有好的傳承。澳門作為歷史文化遺產除了歷史街區還有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博物館在2007年接受特區政府的委托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系,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也于今年3月1日生效。不僅如此,回歸十五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加入到保護澳門文化的隊伍中來。
陳迎憲說,年輕人自發成立了相關組織來守護澳門的本土文化。尤其是澳門申遺之后多元的澳門歷史與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未有關注,文化保護納入到了學校教育體系中并且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推進“一路一帶”建設將給澳門帶來新的機遇
回顧歷史,明清時期中國實行海禁,只有澳門是完全對外開放的口岸。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
斗轉星移數百年,如今的澳門將通過參與國家推進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陳迎憲表示,在國家的大戰略中,澳門作為中歐文化的交匯點,在葡語系國家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們也將借助這個機遇,更好地推動澳門文化的建設。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廣播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