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險企開門紅不可期望過高 業績增速難超2014
摘要:原標題:2015險企開門紅不可期望過高 前11月保費累計增速下滑 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前11個月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8714.76億元,同比增長17.80%,累計增速較上半年
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前11個月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8714.76億元,同比增長17.80%,累計增速較上半年下滑近3個百分點。其中,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774.23億元,同比增長16.05%;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1940.41億元,同比增長18.82%。截至11月底,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8318.90億元。
年末已至,保險行業素來有追求來年“開門紅”的慣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不少險企甚至提前一至兩個月準備來年“開門紅”,通過提高投資收益率的上升,給予客戶更多的回報。
對于明年的險企“開門紅”,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山東省保險學會副秘書長于殿江近日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畢竟目前整體經濟增速處于下滑階段,險企對于明年年初的業績相較其他月份可能會有所增加,但不可期望過高。
健康險業務大幅提升
據了解,前11月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中,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6452.09億元,同比增長15.53%;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279.79億元,同比增長16.19%;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475.97億元,同比增長44.47%;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06.90億元,同比增長17.17%。
值得一提的是,健康險增長最快,今年以來,健康險業務的保費收入一直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而這一數據是在去年30%左右增速基礎上實現的,意味著今年保險業中健康險業務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壽險公司銷售人員段婕告訴導報記者,今年的健康險銷售情況很好,有很多消費者會主動提出購買健康險。
今年前11個月,平均每個月健康險保費增長均超過百億元,1月份更是實現保費收入191.6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1.32%,而11月亦實現保費收入109.41億元。
于殿江表示,目前保險業自身正在尋求回歸保險的保障功能,健康險的發展空間巨大,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健康險仍會是拉動整個保險市場增長的主力。
從事保險精算、產品研發的內部人士向導報記者透露,在健康險發展良好的勢頭下,險企的重點會放在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上,以開發出更多相關產品。
事實上,保費增長的同時,賠付總額也在不斷上升。
前11個月,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共計6423.63億元,同比增長15.83%。其中,產險業務賠款3298.99億元,同比增長10.10%;壽險業務給付2516.24億元,同比增長19.99%;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495.23億元,同比增長39.01%;意外險業務賠款113.17億元,同比增長17.62%。
業績增速難超今年
導報記者注意到,1至11月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四家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收入893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47%。
公告顯示,2014年前11月,國壽實現保費收入3127億元;新華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028.48億元;太保壽險保費收入943.12億元、太保產險844.72億元,合計實現保費收入1787.84億元;平安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613.86億元、平安產險1286.46億元、平安健康3.78億元及平安養老83.89億元。
導報記者了解到,受上述增長趨勢影響,不少險企甚至提前一至兩個月準備來年“開門紅”。近期,保險市場上多家公司推出了以理財為主的保險產品,多是分紅型或萬能型產品,預期收益率最高可達7%。
此外,保險公司也在引入互聯網思維創新,通過互聯網等渠道進行保險理財產品銷售的突破,為備戰新年‘開門紅’,其中推出的家庭理財保障解決方案,以組合功能滿足投保人需求。
在保險業內人士看來,這都是各家壽險公司為即將到來的“開門紅”戰役儲備力量。
于殿江認為,保險理財產品一般會給出預期收益率,但投保人應意識到這些數據具有不確定性,應以保障功能為第一考慮要素,兼顧自身理財需求,有所側重地選購保險理財產品,并留意退保可能產生的損失。
業內人士分析,壽險行業近幾年正經歷產品結構調整和銷售渠道改革,2013年進行的銀保渠道改革還將在2015年繼續。受到2014年高基數的影響,市場普遍預期是2015年“開門紅”的業績增速可能不會超過今年。(莊會曉)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