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春運價”:走水路半個月約需一百文
摘要: 唐代的“春運價” □郭華悅 在唐朝,若是一個人要回家過年,得是啥價兒?比如,有人要從北京回到石家莊過年,路程以三百公里計算,大概得花多少錢?
唐代的“春運價”
□郭華悅
在唐朝,若是一個人要回家過年,得是啥價兒?比如,有人要從北京回到石家莊過年,路程以三百公里計算,大概得花多少錢?
最貴的,要數坐馬車。唐代的標準速度,馬車一天大概走七十里;標準收費,馬負重一百斤,每走一百里,收費是一百文。雖然多數人都不止一百斤,但也相差不遠。而且,長途的路費,若是照每公里的均價,總要比短途便宜一點。這么算來,要走三百公里的路程,算上中途的休息時間,大概得十來天,路費要六百文。加上這十來天的食宿,起碼得準備一兩銀子,這才算夠。
唐代的一兩銀子,從購買力上來說,相當于如今的兩千多元。按兩千元計算的話,在唐代,一個身居北京的人,要回到三百公里之外的老家過年,若是全程都坐馬車的話,大概就得相當于如今兩千元的盤纏。
當然,哪怕對歷史不了解的人,看多了影視劇,也知道坐馬車是有錢人的交通方式。所以,若以最高等級的方式來衡量,兩千元也不算是天價。
而對于多數百姓來說,走水路是比較合算的方式。水路縱橫交錯,無上山下坡之苦,且交通便利,運費便宜。水路按平均速度來算的話,一天也能走五十里左右。這么一來,從北京回到家里,需要近半個月,和坐馬車相差不多。而在費用上,盡管無明確數據,但根據相近的例子來推測,若是逆水最多也不超過一百文。當然,若是順水,價錢起碼還能對折。這么算來,從水路回家過年,路費也就相當于如今的三五百塊。
參照唐代的工資標準,九品芝麻官這樣最基層的“國家干部”,月薪不超過半兩銀子。若是要坐馬車回家,恐怕得節衣縮食大半年。年年如此,為了回家過年,都得勒緊褲腰帶過上大半年的苦日子,自然不太現實。若是搭船,區區一兩百文,就輕松多了。
唐代的馬車,是最高等的交通方式,大概相當于如今的飛機了。而坐船,從花費上來說,也就是相當于如今的坐火車,是多數百姓會選擇的較為實惠的出行方式。當然,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搭“11路”公車,走路回家。其實,這種方式也較為普遍,如學子趕考,多數時間就是坐“11路”,偶爾才搭船。所以,若是趕上科舉年,學子們都得提前大半年動身。這么一來,連船費都可以省了。而根據當時人的記錄,步行的話,平均每天也能走四五十里,其實和坐船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可見,在唐代,要趕“春運”,方式可多著呢!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羊城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