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發現“木乃伊”化石 果實栩栩如生
摘要:原標題:蒙古發現“木乃伊”化石 1.1億年前果實栩栩如生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通訊員 陳孝政 你見過的植物化石是什么樣子?是不是在巖層“壓扁&rd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通訊員 陳孝政
你見過的植物化石是什么樣子?是不是在巖層“壓扁”的化石上留下印痕?不過,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近期發現了一批1.1億年前的三維立體化石,有10多種,這些化石被專家稱為“木乃伊”化石。經過近三年的初步研究,專家發現,出現在蒙古早白堊世的化石新種“周氏似縱”是現生的“杉木”直系祖先,它們屬于一個大家族。
近期,該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國際古植物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上。
1億年前的一場災難
讓眾多植物變成“木乃伊”
著名的意大利“龐貝城之謎”知者甚多。在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了。瞬息之間,火山噴出的灼熱巖漿遮天蔽日,四處飛濺,濃濃的黑煙夾雜著滾燙的火山灰,鋪天蓋地地降落到龐貝城,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硫黃味。很快,厚厚的熔巖和火山灰毫不留情地將龐貝城從地球上“抹”掉了。但當考古學家找到它的時候,城中的一切都還保留著原來的樣貌。
從三年前開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就在蒙古早白堊世地層中進行化石采掘,陸陸續續有了令人驚訝的發現,專家們接二連三發現了近十種裸子、被子植物,它們和一般化石平面化的保存方式不同,都是立體化保存的,這些化石距今已有1億1000萬年,樣貌仍然栩栩如生。
而去年發現的“周氏似縱”化石材料同樣為三維立體保存,球果、雄球花和營養枝葉直接相連,形態上與現生杉木非常類似又略有不同,化石新種以古植物學家周志炎院士的姓氏命名。
南古所的史恭樂博士告訴記者,這些立體化保存的化石是非常罕見的,它們被稱為“木乃伊”化石,以“周氏似縱”這個化石新種來說,不僅樣貌保存完整,如果打開這些化石的果實,會發現里面的種子也得以完美呈現。
之所以化石能保存得這樣完美,史恭樂表示,在1.1億年前,蒙古早白堊世的這個地層為一片沼澤,它應該是遇到了一種特殊的災難,使得大批植物因為“機緣巧合”與空氣快速隔絕,在沼澤地環境中被迅速埋藏“封存”,形成了化石。
1億多年的時光
這些“立體化石”已經煤化
史恭樂博士說,在1億1000萬年前,蒙古一帶不像今天這么寒冷,應該是一個溫暖、潮濕的地區,那里生長著最為原始的裸子、被子植物,如今這個地區白堊世的地層已經成了一個大煤田。
這一批裸子、被子植物的“木乃伊”立體化石就是在這片煤田中發現的,史博士說,其實經過一億多年的時光,這些化石已經被煤化,雖然還沒有變成最后的“煤”,但已是接近煤的“褐煤”狀態,如果這些立體化石不是在近期被發現,再過一段時間,它們有可能就徹底變成煤了,不會再像現在這樣栩栩如生地保存1億1000萬年前的模式。
有的植物在合適的條件下,根本不需要1億年就變成了煤,為什么這些裸子、被子植物經過了1億1000萬年,還處于褐煤的化石狀態?對此史恭樂博士分析說,這可能和當地的環境、埋藏地層的壓力等多方面條件因素有關。有的地方成煤快,有的地方成煤就相對慢些。
“木乃伊”化石新種
與現生杉木同屬一個家族
史恭樂博士告訴記者,關于這10多種被子、裸子植物“立體化石”還處于持續的研究中,而新發現的化石新種“周氏似縱”和再生的杉木屬的果實非常相似,只不過剝開這些化石的果實,“周氏似縱”的種子比現生種要多一些。人們疑惑,這種化石新種和現生的杉木究竟是同個家族的同一個分支,還是不同分支?
南古所的史恭樂博士與美國、蒙古、日本和德國的同行組成的“蒙古白堊紀植物”研究團隊完全基于形態數據學的傳統方法,對包括柏科現生種和早期柏科化石種在內的22個類群進行了分支系統分析,整體重建了新發現的這個化石新種“周氏似縱”家族圖譜,研究結果顯示,侏羅紀和白堊紀類似杉木的化石類群和現生杉木是同一個家族的同一個分支。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