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現我國迄今最早的樂舞遺存
摘要: 新華網武漢1月7日專電(記者 喻珮、袁志國)中國早期最早樂舞遺存近日在湖北發現。記者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發掘中的湖北棗陽郭家廟墓地發現西周晚期至
新華網武漢1月7日專電(記者 喻珮、袁志國)中國早期最早樂舞遺存近日在湖北發現。記者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發掘中的湖北棗陽郭家廟墓地發現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群,首次出土歷史上最早的瑟和編鐘架等大型樂舞遺存,距今2700多年,為目前所知最早。
郭家廟墓地位于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一、二組,總面積達到120萬平方米,分為郭家廟墓區和曹門灣墓區。
截至目前,考古發掘墓葬29座、車坑1座、馬坑兩座,共出土青銅器400余件(套)、玉器近百件、陶器50余件、漆木器30余件等。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音樂考古專家張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本次發掘的樂舞遺存位于郭家廟曾國墓地曹門灣墓區M1墓內,從初步清理的情況看,本次出土的瑟約殘存一半,但特征清晰,瑟尾的四個瑟枘中有兩個清晰可見,瑟枘不遠處有兩個弦孔。
張翔說:“瑟是中國古代的撥弦樂器,此次出土的瑟約比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瑟早數百年,可以說是目前出土的我國最早的瑟。其制造、調試工藝之復雜,反映當時曾國較高的音樂水準。”
記者還了解到,墓室內的北部分布著一批彩漆木雕大型編鐘架和編磬架,包括長、短不等的梁以及立柱和底座。其中,鐘梁最長約4.5米,兩端為圓雕龍首,通體彩飾變形龍鳳紋。底座有大小兩對共四件,均腐蝕嚴重,其中較大者為圓雕鳳首,局部彩繪垂鱗紋,形象生動飽滿。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告訴記者:“此前出土的春秋編鐘均為小型,而此次在棗陽郭家廟曹門灣一號墓發現的春秋早期大型樂舞遺存,填補了從西周早期到戰國早期近500年間大型樂舞發展史的空白,進一步證明了曾國是周代禮樂文明的正統代表。”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