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歷史 歷史事件

追尋孔子在駐馬店的足跡

2015-01-15 10:49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王太廣 陳傳龍孔子一生辦學、傳授思想及學說,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周游列國。他周游列國經過的地方或人文蔚起,或成為文化景觀,

王太廣 陳傳龍

孔子一生辦學、傳授思想及學說,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周游列國。他周游列國經過的地方或人文蔚起,或成為文化景觀,或載入史冊,或留下優美的傳說。

孔子曾經數次光顧駐馬店??鬃釉隈v馬店所到之處,言談舉止與普通人一樣,既有七情六欲,又有喜怒哀樂,飽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生活情趣和艱辛經歷,留下了許多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元素和眾多的民間傳說。

我們沿著孔子當年在駐馬店周游時留下的足跡,目睹了現存的文化遺跡和人文景觀,探尋了孔子在駐馬店的所言、所作、所為,感受到了駐馬店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

封人見圣祠

有個小孩叫王三官,正與小伙伴玩泥土筑城的游戲時,孔子的車過來了,顏回說,快讓開,圣人的車過來了。王三官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看看車上的孔子說,圣人,我想問問你,是你的車躲我的城,還是我的城躲你的車??鬃佑X得這個小孩問得有意思,便下了車和藹地說,應該是我的車躲你的城,不能讓你的城躲我的車。這時,附近的萬泉河里傳來一陣白鵝的叫聲,王三官靈機一動,問孔子,大圣人,你看河里的白鵝比牛小,叫聲咋比牛大呀?孔子笑著對答,因為白鵝的脖子長嘛。王三官說,青蛙的脖子短,叫聲咋恁大呢?孔子無言以對。王三官意猶未盡,看到路邊有棵柏樹,問孔子,柏樹為啥冬天不落葉呢?孔子說,柏樹木質堅實,葉子小。王三官又問,竹竿葉子大,竿是空的,為啥也不落葉呢?孔子又被難住了。

這就是儀封少年三難孔圣人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儀封少年王三官就是駐馬店市西平縣儀封北兩公里的大王莊人。

我們品味這個故事,認為這個傳說并沒有貶低孔子,反而讓人盛贊、佩服孔子。泰山不拒細壤,方為高山;大河不拒細流,方入大海??鬃又詾槭ト?,就在于他有著博大的胸懷、謙虛的品德、誠懇的態度,才讓人佩服,且不說孔子是一位大學問家,就是一位成年人,如果能放下架子以平和的態度與玩童討論問題、傾聽玩童的話語,就足以讓人敬佩。圣人正是把自己當作普通人,撩去了莊嚴神圣的面紗,從而讓世人看到了圣人真實性情的一面。

大王莊與周圍的村莊沒有什么區別,現在是楊莊滯洪區的一個普通村莊,我們去大王莊尋求王三官的遺跡無果。我們當然理解,隨著星移斗轉、歷史發展,山河變遷、陵谷移位,時光能把帝王的陵室蝕為平地,普通人家的住房更不可能挺立兩千多年。不過,王三官的墓仍在儀封西南的韓莊村,原有墓碑,只是不知去向。

后人為紀念孔子,在萬泉河西岸修建了“封人見圣祠”,又叫“孔廟”。廟中的孔子面南居中,王三官塑金身,與孔子對面而坐,以難孔子而陪祀,青史留名,足矣。

“孔廟”的初建年代不詳,后經不斷修葺擴充,規模宏大,庭院森森,蒼松翠柏,陰翳蔽日,為遠近聞名的勝景。明朝萬歷年間,孔子第47代孫孔弘衍任遂平縣令,為“孔廟”置買祭田二頃。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康熙南巡,路經儀封,見廟宇破損,有辱先圣,令西平縣令和上蔡縣令重修擴建,又在廟東建“閆公書院”,香火田增加到686畝。后來,“閆公書院”改為“定穎書院”,并辦義學。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義學與書院合并,改為“縣立第二小學”。民國年間,馮玉祥主豫,“孔廟”改為“學堂”。1958年,修建楊莊水庫,300多棵幾人合抱的蒼松翠柏慘遭砍伐,廟北側大片柏樹林也一掃而光,無數石碑被拆遷后砌在壩堤下面。1972年,又拆祠伐樹建“儀封中學”。

今年清明前夕,我們驅車前往慕名已久的儀封。那里的“孔廟”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所頗具規模的初級中學。校園干凈整潔,兩排教學樓挺立,曾經規模宏大的“孔廟”僅存兩尊赑屃、三棵松樹。赑屃滿身斑駁,傷痕累累,見證著輝煌的過去與滄桑。松樹不及一摟,據說為廟毀后所植。我們曾拜謁過郟縣的“孔廟”,占地數百畝,雖然殘破不堪,但仍保留著當年的規模和建筑,精美的石雕、木雕堪為國內一絕,吸引著眾多古建筑專家前來觀瞻。相比之下,“封人見圣祠”就沒那么幸運了,遺跡慘遭破壞,這不僅是古建筑的一大損失,也是駐馬店古代文化和遺跡的一大缺憾。

我們聽說,有人前些年在原“孔廟”遺跡的對面新建了一座“孔廟”,便隨之前往,發現這里曾是一所小學,學校遷走了,校園荒廢了,校舍殘破了,有人在教室里分別建了“孔廟”和“華嚴寺”。“孔廟”和寺院同處一院落,說起來滑稽可笑??尚Φ牟粌H是二者相鄰,而且在孔子的大幅畫像前,兩邊懸掛著對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僅如此,中間一只巨大香爐,上面寫著“念佛成佛”。我們凝視良久,忍俊不禁。廟內除了供奉孔子外,還有孟子、顏回、曾參等,唯獨不見王三官。

在儀封一帶,由于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這里的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氛圍很濃。儀封農民畫和儀封虎遠近聞名,梆子戲班、曲子戲班、越調戲班和“大銅器”長盛不衰,演出不斷。

在歷史上,儀封不僅文化活躍,還是商業重鎮,客商來往,商貿興隆,街道繁華,酒館林立,酒旗獵獵。據記載,康熙年間,僅山西、陜西萬兩白銀以上的商戶就有48戶,有“48大字號”之稱,另有外省及本地商號27家,資金均在五千兩白銀以上。外地商賈云集,商家們便在此集資修建了“山陜會館”,規模宏大,盛況空前。

儀封的文化厚重、商業發達、經濟繁榮,無疑與孔子到此有著直接的淵源。

曬書臺

曬書臺位于上蔡縣華陂鎮陳蔡鋪村??鬃又苡瘟袊局?,在此遇雨,書被淋濕,曬書于臺上,后人尊崇圣跡,修建飛檐八角的曬書亭。西漢時期,建孔廟大殿于臺上,塑圣人像于廟內,四周蒼松翠柏環護,青煙裊裊,威嚴壯觀。據清朝康熙年間縣令楊庭望《重修書臺記》載:“唯舊有是臺,故臺之也,旁有其廟,乃廟之也,廟而祀孔子,則祀之也,一臺則傳千古,一臺而未必無景行之慕也。”書臺廟有石坊一座,孔廟大殿三間,東西廂房三間,大成殿三間,尊經閣三間,玉皇樓三間。

農歷七月二十八日,曬書臺有廟會。因為是孔子的遺跡,曬書臺廟會便不同于普通的廟會,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爭相趕會,商賈云集,客來客往,文人騷客賦詩會友,盛況空前,一次廟會下來,尊經閣存詩百余首。

曬書臺其實就是一個高臺子。我們拜謁的時候,曬書臺已無臺,據說毀于兵火。我們環顧四周,發現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僅有三間房屋,青瓦紅墻,孤零零地立于綠油油的莊稼地里。一位正在勞作的趙姓農民向我們介紹,原來,土臺高達房頂,十幾里外就能看見,自廟毀以后,村民建房至此取土,使高臺逐步被夷為平地,復為農田。

先前,高臺旁有條河——名曰枯河,又名為洄曲河,為周赧王的運糧河,至唐宋時仍為繁忙的航運通道。元朝至正年間,上游郾城筑壩,洄曲河斷流。洄者,水回旋而流也,河水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往復穿梭,曲曲折折,當地曾流傳這樣一則順口溜:“旱地二十里,水路七十三。”洄曲河旁曾有水陸大碼頭安樂鎮。安樂鎮的繁華非一般碼頭可比,地處上蔡、商水、項城之間,素有“三州共管”之譽,綿延八九里地,縱橫13條大街,號稱“九里十三街”。隨著洄曲河的干涸,千年古鎮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商家紛紛遷往周家口,就是現在的周口市。民間流傳說,“死了安樂鎮,興了周家口”。如果洄曲河不斷流,也許就沒有周口這座城市了。

星月交替,時光荏苒。枯河干涸了,高臺夷平了,書臺廟毀了,曾經的繁華和喧鬧雖歸于沉寂,但孔圣人的遺風依然影響著這片土地,趙姓農民以微薄之力,建起了小廟,內供孔子及二十四孝,依然傳承著孔子的思想和文化。

厄臺

據《呂氏春秋》記載:“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古厄臺位于上蔡縣蔡溝鄉東南,據《重修上蔡縣孔子厄廟記》云:“北距陳州百里,西距上蔡縣七十里,有先師廟臺。”漢時,在厄臺上修建廟宇,謂之孔廟。蔡邕撰寫碑文曰:“北距陳界十八里,西距蔡城六十里,有厄臺。正殿名曰大成殿,內塑孔子像,傍伴‘十哲’,前有禮殿,后有啟圣宮,左有文昌宮、尊經閣。”清朝康熙年間編修的《上蔡縣志》記載:“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知縣楊庭望移建于蔡溝鎮。”即現在的蔡溝中學院內。今廟宇不存,只留下一棵傳為孔子手植的白果樹。不過,白果樹僅有一摟粗,如果真是孔子手植,恐怕是駐馬店樹齡最高的白果樹了,至少七人合抱,估計是移建時所植。

2013年初,我們拜訪“厄廟”時,看門人得知我們的來意,說今天已來了幾撥人,拜訪“厄廟”。我們環顧四周,發現校園內書聲瑯瑯,操場上學生打球跑跳,充滿著勃勃的青春氣息,如是孔子觀之,定會點頭欣慰。

據說,孔子被困厄臺期間,一遍遍高聲歌唱:“君不困不成王也,烈士不困行不彰也。”路過的樵夫得知領頭歌者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極為感動,回家取來食物,奉于孔子和弟子。為表達謝意,孔子將樵夫包食物的布和提壺的麻繩斬為幾段,綁在樹棍一端,蘸著泥水在地上寫下歌詞,以示謝意。樵夫回家后,覺得麻段扎在棍頭寫字比用刀刻省勁,于是,就扎起了“麻刷筆”。后來,樵夫的子孫做起制筆生意,經過不斷改進,有了毛與竹結合的“筆”。從此,這里盛產毛筆。現在,上蔡縣楊集鎮生產的毛筆享譽全國,素有“毛筆之鄉”之譽,因而,毛筆的發明與楊集的毛筆發展都與孔子有關。社會公認的“筆祖”是蒙恬,如果真是孔子發明了毛筆,毛筆的歷史將上溯二百余年。

楊集與蔡溝相鄰,有兩大特產:鐵鍋和毛筆。我們去楊集鎮的時候,見街道上有不少毛筆商店和零售攤點。毛筆為文人墨客所用,然而,在種田的鄉間集鎮上卻扎堆出售,生意興隆,頗具特色,呈現一道亮麗的風景?,F在,楊集的毛筆早已走出中原,銷往全國,亦成為高雅的禮品。

漆雕開墓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上蔡有六人,其一為華陂人漆雕開。

孔子死后,儒家分為八派,其中一派即為“漆雕氏之儒”。八派中荀子、孟子兩派影響最大,后人研究最深入、最全面,其余各派卻少有人問津。郭沫若先生的《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填補了這項空白,但對“漆雕氏之儒”的考辨較為粗略簡單。“漆雕氏之儒”的核心人物就是漆雕開。

在民間傳說中,大凡有作為的人,其出生都具有傳奇色彩。漆雕開也不例外,在華陂一帶還流傳著“周王送,蔡侯迎,子孫代代有功名”的民謠。據傳,漆雕開的父親結婚那天,迎娶他母親的花轎剛剛出村,周景王巡視的車隊恰巧路過,景王重禮儀,車隊始終跟在花轎后面,像是娘家人送親,蔡侯出城迎接景王,走到華陂鴻隙湖北邊,正巧碰上迎親花轎,后面跟著旌旗招展的景王鑾駕,一王一侯的車隊前迎后送,便有了“周王送蔡侯迎”的典故。第二年,漆雕開降生,他聰慧過人,熟讀《尚書》,過目不忘??鬃又苡瘟袊涍^華陂,聞他學識淵博,德行昭彰,便收為弟子。

有一天,孔子來到鴻隙陂村,天空烏云密布,雷鳴電閃,傾盆大雨,不能前行,便住進了漆雕開家。大雨連下數日,本不富裕的漆雕開為了不讓老師餓肚子,就冒雨到鴻隙湖采藕,不幸落水遇難。他落水后,湖水猛漲三尺,狂風刮了三天三夜,百姓找了他三天三夜,但沒找到。后人為紀念他對孔子的忠誠,在湖邊修建衣冠冢。唐朝時,漆雕開被封為漆伯,宋朝加封為平輿侯,封其后代為“鐵帽秀才”,只要是漆雕開的后代,男丁生下來就是秀才,封官地45畝,不納糧。說來也怪,自從漆雕開落水遇難后,滿湖的白蓮花變成了紅蓮花,泥中的白藕也變成了紅藕,不論天氣多么干旱,鴻隙湖水不干,湖里的紅蓮花依然帶露珠,成為鴻隙湖一大特色。

據當地老人講,漆雕開的墓高大巍峨,松柏林立,郁郁蔥蔥,墓碑聳立,鴻隙湖發水時,水漲多高墓漲多高,從來沒被淹沒過。漆雕開祠正殿上方有王羲之題寫的匾額“天中道統”,旁有王羲之的題字“蔡之華陂鎮先賢漆雕開之墓焉,枕鴻隙戴白馬為恩師名后代……”遺憾的是,祠于1958年大躍進時被拆除,墓于“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時遭破壞。1986年,上蔡縣人民政府對此墓進行修復。日本學者井上靖來中國訪問時,特意到上蔡縣拜謁漆雕開墓。

菰陂

菰陂就是華陂。華陂有鴻隙湖,盛產菰草、蓮藕,故名菰陂,后因陂中蓮花燦爛,易名“花陂”,古“花”與“華”相通,故書為“華陂”。

漆雕開在家鄉辦學館,寫了請帖,送至蔡城,請老師來講學??鬃咏拥秸執芨吲d,帶領弟子前往菰陂。華陂有個桓姓家族,是蔡桓侯的后代,以先人的謚號為姓?;感兆谧宓念I袖人物叫桓魋,曾率領族人參加抵抗楚國的斗爭??鬃游宕稳コ舐?,桓魋視孔子為仇人,聽說孔子要來菰陂講學,就吩咐族人狠狠揍孔子一頓。

到了菰陂,趕車的子張感覺異常,便跳下車,不曾想踩到了瓜皮上,跌倒在地,突然,瓜皮像雨點一樣投向孔子,有人高聲叫喊:孔丘,不受歡迎,滾回魯國去。孔子見勢不妙,便命令子張趕車回蔡城。不料,迎面趕來無數人,手拿槍刀棍棒,為首的正是桓魋,他厲聲說:孔丘,你還想回蔡城投靠你的楚國主子嗎?你幫助沈諸梁出謀劃策,想奴役蔡地百姓,辦不到。

漆雕開向桓魋求情,桓魋堅持讓孔子立即離開蔡地,不然就殺掉他。孔子知道眾怒難犯,嘆口氣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蔡地現在這樣亂,還是離開吧。孔子離開蔡境,又渴又餓,弟子顏回從一戶人家找了半碗冷飯讓老師吃,后來這里便叫“冷飯店”。又走了一段路程,大家情緒穩定了,顏回、子貢等人下車為百姓宣講仁義,后來這里便取名為“仁義店”。

“冷飯店”、“仁義店”在華陂北邊的漯河境內,至今仍有其名,傳說相同。

孔轍坊

“葉公好龍”的典故家喻戶曉。葉公姓沈,名諸梁,被楚昭王封在葉邑(今葉縣舊縣鎮),世稱葉公,鎮守上蔡??鬃勇实茏訌年悋巴虈虈褳槌碱I,葉公為孔子師徒舉行隆重的歡迎宴會,令樂隊演奏孔子所作的《大道歌》:“大道隱兮,禮為基,賢人竄兮,將得時,天下如一兮,欲何之?”孔子深受感動,客主交談投機,非常高興,孔子將葉公引為知己??鬃釉谏喜套∠潞?,經常乘車去見葉公,天長日久,從南城門口孔子住處到葉公署衙之間的土路上,被馬車碾出一道深深的車轍,后人為紀念他們,在城南門處修建一座牌坊,叫“孔轍坊”。

時過境遷,世事滄桑,牌坊早已不見,車轍亦無跡可尋。經過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高大寬厚的上蔡城墻已改變了模樣,更不用說這淺淺的車轍了。

車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與葉公的情誼篤深,他們的佳話源遠流長。

崇禮

崇禮這個名字很文雅。一般來說,鄉村名字多數不過是趙村、錢莊、孫集、李寨、周鋪、武店、鄭樓、王屯之類,再不然就是有典故、有傳說、有古跡的仙女橋、火龍廟、小岳寺之類。“崇禮”二字作為地名不但罕見,且寓意也深遠,因為,崇禮的來歷與孔老夫子有關。

崇禮與蔡溝相鄰,約十幾里,孔子被困厄于蔡溝期間,曾在此講仁義禮學,后人以“崇禮”命其村名,又名“崇德”。崇德寨是方圓10多里最大的寨子,寨墻高寬堅固,兵荒馬亂期間,附近的百姓紛紛躲進崇德寨里避土匪、防兵患。新中國成立后,寨墻被拆除。不管崇禮也好,崇德也罷,圣人來此地教化,均留下美好的傳說和文明的教誨,同時也便有了文縐縐的名字。

重陽節那天,我們來到崇禮,正巧遇上鄉里表彰“十大孝星”、“好媳婦”、“好妯娌”、“好婆婆”活動,年輕人挽著老年人的胳膊,笑聲盈盈,喜氣洋洋。古老的傳說、優良的美德正一代代傳承下來,發揚光大。

問津處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論語》中這段話不少人耳熟能詳,這就是“子路問津”的故事。

在我國歷史上,很多同類名勝故里、故地、傳說都有多處,如“梁祝”發生地有四省十地、桃花源有八地、牛郎織女傳說地有數十處、李白故里有四處等。關于此類的文墨官司,名地歸屬,近些年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傳統文化受到重視,另一方面是出于經濟利益之爭。兩千多年前,自然風貌保持較好,河流縱橫,孔子周游列國,需要渡過的河流多如牛毛,問津當然也是常事?!墩撜Z》沒有注明問津處的具體位置,這為后人喋喋不休的爭論埋下了伏筆。子路問津處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僅駐馬店就有兩處。

不少人知道新蔡縣的關津是子路問津處,其實,上蔡縣蔡埠口也有子路問津處。先前,蔡埠口有廟宇、石碑,石碑書“問津處”三字,字體一尺見方,筆力蒼勁,力貫長虹,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民國時期尚存,后不知去向。相比較來說,新蔡縣的關津名聲更大,不少人認為子路問津處就是關津,證據是津者,渡口也。其實,埠口為碼頭,也能渡河,不失為一大證據。兩個問津處同位于古汝水,分別在上下游,究竟哪個地方為《論語》記載的問津處,實在不好界定。

我們發現一個特點,凡是有圣人遺跡的地方,多有紀念建筑,后人在關津修建了問津臺,隨著時光流逝,原臺坍塌了。明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知縣王廷俊重筑,“高數尺,周圍砌以磚石,四面方而三丈”,并建祠于臺上,在祠內立青石碑一方,上書“子路問津處”。明末,祠毀于戰亂;清末,臺基再次湮沒;今僅有明代殘碑,修復后重立于原處。19864月,日本學者井上靖曾到關津訪問。

自孔子之后的兩千多年里,儒釋道一直是我國最興盛的宗教之一,儒家學說又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綿延至今,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是因為儒家學說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現代文化的興起,儒家學說不但沒有衰落,反而煥發了生機,不僅在我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獲得了廣泛的認可。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11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420所孔子學院與550多所孔子課堂,孔子的名氣越來越大,孔子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孔子也由中國名人成為了世界名人。

我們追尋孔子在周游駐馬店時的足跡,發現了孔子在駐馬店留下的眾多遺跡,同時也見證了駐馬店悠久的歷史、發達的交通、善良的鄉民、豐富的資源、豐厚的文化底蘊。孔子數次往來于陳蔡之間,在駐馬店盤桓日久,其遭遇并不太好,在儀封被小孩問難,在陳蔡鋪遇雨,在華陂被豪強奚落,在蔡溝困厄七日,在問津處被農夫嘲諷,也許有人會問:駐馬店為什么對圣人不敬重,處處刁難孔子呢?其實不然,因為孔子到駐馬店游說時,他僅僅是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先生而已,再加上當時諸侯林立,國家眾多,各種教派、學說紛呈,他的學說還沒有被世人所接受,因而,他所到之處不可避免會受到冷遇,包括生活無人接待、行路無法保障、思想被人誤解,才落得四處奔波反遭奚落的尷尬境況。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孔子并沒有抱怨、沒有氣餒、沒有停滯不前,而是憑自己淵博的學識,堅信自己的立場、觀點,繼續傳播自己的思想,闡釋儒家的學說,矢志不渝地為事業而努力、為理想而奮斗、為信念而奔走,這不僅貶低不了孔子的尊嚴,也恰恰說明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和生活場景。同時,更能顯示孔子高雅的氣質、博大的胸懷和不凡的風度,這也許是后人敬佩孔子、尊崇孔子,直至后世統治者把他尊為“千古圣人”的原因吧。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益阳市| 剑阁县| 牡丹江市| 天水市| 阿克| 长武县| 扎鲁特旗| 松潘县| 绥中县| 新宁县| 德江县| 盐池县| 东丽区| 东丰县| 马鞍山市| 安陆市| 盐亭县| 平远县| 金沙县| 西林县| 山东省| 会昌县| 崇仁县| 黔西| 渝中区| 姜堰市| 建昌县| 江津市| 扎赉特旗| 久治县| 休宁县| 鲁甸县| 定州市| 宁远县| 叙永县| 渭源县| 奉新县| 莱芜市| 聂荣县|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