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美術師鄒中華近照
2012年9月20日上午9時,中國航天員中心舉行了隆重的大型油畫《飛天英雄譜》捐贈儀式,以此啟動了紀念中國航天工程實施20周年活動的序幕。當航天英雄與油畫作者鄒中華并排合影時,面對這幅長10.29米,寬2.90米的巨作,與會的油畫大師劉宇一先生意識到,鄒中華已經義無反顧地駛向了藝術的深海。
面對《飛天英雄譜》鴻篇巨作,劉宇一先生目不轉睛,沉默無言,遠觀許久。他為作品的構圖、筆墨色彩、意境所震撼!畫中飛天彰顯出敦煌莫高窟才有的古風神韻,在構圖中與現代航天元素巧妙結合,通過油畫表達手段,色彩協調,層次鮮明,貫通古今,表現出作者的藝術胸懷和境界。“這絕非兼顧應景所可為。”他對中華的專業素養與潛力更多了一份了解。
航天員在油畫《飛天英雄譜》上簽名
《飛天英雄譜》標示轉型
劉宇一知道,真正的油畫家,僅有努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潛力和才情。作為中華的知己,劉宇一先生對他的風格略知一二,從《飛天英雄譜》感知到中華對作品的付出,并感受到也許這就是鄒中華藝術生命的真正開始。
軍人出身的鄒中華對軍隊有著深厚的感情?;鶎舆B隊的生活給予了他生活的藝術感受,解放軍藝術學術培養了他深厚的藝術素養。脫下了綠軍裝,他仍心系軍營,為部隊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中國航天員中心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陳善廣將軍的朋友,得知今年是中國航天工程實施20周年,他明確向陳主任表示,自己嘗試為航天中心做一幅作品。為此,他付出了近三個月的時間,與合作者不分晝夜的設計草圖、繪制,數易其稿。
《飛天英雄譜》大型油畫捐贈儀式上航天英雄與捐贈者湖南爾康制藥
在捐贈儀式上,中國航天員中心主任陳善廣將軍激動地說:鄒中華代表中國畫界對載人航天事業,特別是對航天員中心建設發展的關注、關心、關愛,讓我們倍感溫暖,倍受鼓舞,倍添力量,使我們更有信心在太空中不斷書寫“中國奇跡”。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鄒中華是個執著的人,對自己在乎的事情,答應別人的事情,總是不折不扣,堅韌不拔、不計金錢和事件成本,風雨無阻的去追求、完成。為此,他失去了許多,此中甘苦寸心知,輕易不對人言起。《飛天英雄譜》,讓劉宇一意識到鄒中華的可能轉型,北京也許少了一個出色的藝術活動策劃者,油畫界卻將會冉冉升起一顆新星。
《飛天英雄譜》的面世,標志著中華完成了從“名記者到名畫家”的華麗轉身。
14歲背著畫夾走進軍營
少年早慧赴軍營
在那艱苦的年代,為了減輕家庭的重負,14歲那年冬季,鄒中華報名參軍。接兵部隊首長偶 然發現了中華的繪畫天份,破格批準應征入伍。在部隊這所大熔爐里,中華的繪畫天份得到施展的舞臺。
中華在基層部隊創作的美術作品,相繼在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等全國、全軍刊物上發表,由中華承辦的部隊軍人俱樂部的壁畫與墻報,曾被評為全軍第一名,并列為全軍部隊俱樂部試點推廣。這個基層連隊的戰士引起了時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系主任峭巖教授的注意,并鼎力向本院美術系推薦中華入院深造。解放軍藝術學院油畫教研室主任、著名油畫家 崔開璽教授親自面試,并當場決定錄取。
然而,所在部隊領導執意不放行。中華經過一段思考,憑著自己對上級某位首長的瞬間印象,以他的形象為原型,創作了一幅題為《戎馬生涯伴良宵》的工筆肖像:一輪滿月下,聳立著一棵青松,青松下站立著一位兩鬢霜白的老軍人,靜靜地思念著遠方的妻兒老小,當中華親手將這幅畫作展現在這位首長面前時,這位首長先是驚訝,賞析良久,而后是放聲大笑,萬般感嘆地說:“人才難得!人才難得!我放你一馬!”。就這樣,中華以自己對藝術的純粹打動了這位說了算的首長。 1991年,中華如愿以償,來到了夢寐以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這座全軍最高藝術殿堂。
鄒中華與恩師劉大為先生
鄒中華與恩師崔開璽先生
鄒中華與恩師林凡先生
中華緊緊抓住天賜良機,為期三年的學習中,在劉大為、崔開璽、張欣若等名師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了中西方美術史、基礎理論、素描、色彩、寫生與創作等。與此同時,為了追求長遠目標,主動到企業管理出版社、長城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單位擔任美術編輯,做文學插圖和封面設計。
中華十分重視美術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尤其是對中國油畫的領悟達到了業界的前沿。中華認為,中國的畫家,一定要有遠大的志向,胸懷祖國,謳歌人民、民族、歷史、正義、真理,是筆墨賦予畫家的天職。在校期間,他撰寫了《烽煙散去真情在》——著名軍事油畫家崔開璽作品賞析。中華在文章中,以自己獨特的理解,站在文化、歷史、人道主義的高度,對作者以戰爭為題材的油畫作品進行了全方位的審視、分析,以獨特的筆觸將讀者的審美情緒自然引向對戰爭的批判,對和平的渴望。鮮明指出,不忘歷史,珍惜當下,正確理解死亡與生命的要義,達到文學與心靈的共鳴與震撼,提升了人們對戰爭油畫的傳統理解。此文在《人民日報》發表后,中國油畫家協會副主席朱乃正對該文給予高度評價,并揮毫寫下“烽煙散去真情在”。崔開璽教授萬般感慨地說:“中華不僅改變了我的思維,而且提升了我作品藝術價值”據此,比利時邀請崔開璽教授在該國舉辦了“正義與和平個人畫展”,使中國油畫又一次走向了世界。
文章合為時而著
中華自小就立志當一名優秀的畫家,然而生活告訴他,僅有熱愛是不夠的,瑣碎的生活也許會使人黯然目標,湮滅了理想,追求世俗的聲色犬馬、紙醉金迷。但是,功夫在詩外,有造詣、成就的人就要自覺地接受生活的磨洗,以生活的深刻練達、洞察去反映藝術。在生活實踐中,中華始終把“畫”作為人生和藝術的目標,視作“彼岸”,將從事寫作、新聞、收藏、鑒 賞等視作到達“彼岸”的舟,并樂此不彼。
中華在系列名人專訪創作中體味到,應將“愛祖國、愛人民”作為立身立藝之本。為此,采訪了萬里、薄一波、程思遠、楊成武、王平、張愛萍、呂正操、葉飛、肖克、孫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中外名人共五百多位,每一篇都是被采訪者人生的總結。每次采訪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讓他感受到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而英勇獻身的偉大精神,并深受教育,這為中華走向畫壇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中華善于發現時代的火花,深入挖掘生活中涌現出的優秀人物。為此,采訪了中國第一位奧運會世界冠軍許海峰,中國第一位奧運會女子世界冠軍邱鐘惠,中國第一位蟬聯奧運女子乒乓球全能冠軍鄧亞萍等多位在新時代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后起之秀。中華始終把采訪過程當作自我學習與提高的過程。聚焦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宣傳借鑒他們的優良品質和不辱使命、勵精圖志、為國爭光的偉大精神。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像層疊的畫章銘刻在中華的腦海里。
中華的足跡,以畫心為原點不斷地向各方延伸。這些年來,他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向社會推介了各行各業的精英。在采訪李雙江、白淑湘、袁世海、胡松華、蔣大為、宋祖英、譚晶等文藝名人時,用筆端的優美文字謳歌藝術家身上閃光點,以此反映偉大的時代,為廣大歌迷深刻、全面地了解藝術家的人生和作品的創作做出了貢獻。
每一位被采訪者就是一支優美的旋律、一首壯麗的詩篇、一座高昂的山峰、一幅壯闊的畫 卷,通過中華的筆墨呈現在讀者面前。
游神高范鑄新風
中華恪守藝德雙馨之道,懷著火熱誠摯的心一次又一次受到藝術界老一輩藝術家的關愛。中華把足隨高步和廣結圣緣作為登向畫壇顛峰的一項戰略任務。努力親近大師,并從他們的思想與筆墨中汲取養份和力量。
鄒中華與范曾先生成為忘年交
而立之年,一頭扎進了書畫大家范曾先生的藝術圈,并成為少有的堂上常客。通過觀察學習,他親身感受到:蒼天大樹具有覆地之姿的重要條件,就在于“盤根錯節”。在范曾先生藝術風范的感召下,在賞析范先生的名作《河伯》之后寫下了《你是誰?》的長詩。詩中以畫中那長長銀白胡須的“河伯”老者,站在千年的龜背上,踏浪逆流而上這條主線,把上下五千年中世態炎涼的人間萬象描繪得淋漓盡致。詩與畫的境界相互交融,兩位忘年交的思想者產生了共鳴,范曾先生讀中華的詩篇后,擁中華于懷,久不肯釋。
為了讓炎黃子孫飽覽即將被淹沒的三峽風光,中華在策劃“世界知名華人三峽世紀行”的活動中結識了我國著名油畫大家劉宇一先生,并在相互的交往與作品的創作中,得放眼世界之光,筆振千龍之威的啟迪。
鄒中華與恩師史國良先生
中華在大量的搜尋中,發現了史國良先生的創作之路艱辛和獨特,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后撰寫了《史國良•延伸中國畫僧之路》一文,全方位記錄了史國良先生的成長。中華從史國良先生的藝術中領悟到:藝術的生命力,是完美與和諧的統一,并進一步將其作為自我追求的準則。
中華從林凡先生的藝德中,得大張泉石流瀉之勢,生自然之幽,清氣若蘭的法則。從婁師白先生處學到“天馬行空”、“不與眾爭名,亦不為伍”的品德,一心忘我,血墨在一處流動。
中華用心走出來的“隨高步”、“結善緣”的藝術之路,如蒼天古木,盤根錯節,所以其畫的境界才具有高懷傾古的品質。
自持法眼策大觀
油畫創作是中華內心的追求,但是在這個嶄新的時代,天生俱來的策劃天賦常常讓他不能自已,即便如此,他的策劃也帶著深深淺淺的藝術痕跡,也因此卓爾不同。十多年來,中華導演的好戲連臺,策劃了一個又一個讓人難以想像的“中國大觀”。
1 997年,香港回歸日臨近時,北京廣大群眾欲紛紛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但又難以找到恰當的形式與場地。中華騎著自行車穿過天安門廣場時見到廣場上空放飛的風箏,頃刻間他想到:天安門廣場是中國人民舉辦重大活動的重要場所,如果放飛一只象征香港百年回歸的百米龍箏,一只象征著十全十美、寓意著龍鳳呈祥的十米鳳箏,既可增加首都的喜慶氣氛,又可滿足人們抒發自己情懷的強烈愿望。為此,中華與北京強力家俱公司董事長張福才商議后一拍即合,在最短的時間內制作了一對“龍鳳箏”,并組織上百人在潮北河進行了試放,而后得到中央和北京市相關部門的支持。在香港回歸的前一日,如期將一對“龍鳳呈祥”風箏送上了天安門廣場上空。此時此刻,守候著的中外各大媒體的記者們蜂擁而至,將這個感動的畫面瞬間傳遍了世界。
中華上任北京大學生物城生物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時,靜觀中國與世界生物工程的現狀與發展,在與主任潘華博士的簡短交談中碰撞出事業的火花,斷然決定在中國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全球生物服務中心基因腦庫”,以推動中國生物經濟快速而健康的發展。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和篩選后,目光落到了廣州白云機場附近的太陽島。
為此,組織幾百名專家學者,編撰了中國生物白皮書——《中國生物產業調研報告》。由時任國家科技部部長的徐冠華作序,副部長李學勇擔任主編,代表北京大學發起,國家八部委及世界衛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發展計劃、教科文組織等相關機構響應,共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全球華人生物科學家大會”。到會的有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十名中美兩國科學院院士、海內外350余位在生物、醫藥、生物技術領域從事前沿研究工作的學者與專家。此次大會的召開,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生物經濟走向世界前列的步伐。隨之,再次發起組織了“首屆國際生物經濟高層論壇”,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了再次聚首北京的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中外科學家。
為此,廣州市政府將太陽島作為與北大“聯姻”的平臺,共赴生物經濟時代,讓生物經濟造福人類。
世界醫療科技大型設備進入數碼時代后,中國的醫療機構不敢問津,主要原因是領導“怕當責任”,而不敢輕易購置與更新,因此影響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與發展。中華了解到相關信息后,大膽地構思了一個“中國醫療要數碼”的命題。為此,與相關產商一起,聯合國家衛生部門在京召開了一個“中國醫療科技如何應對數碼時代”高層研討會。幾十家大型醫院的領導相聚北京,共同探討數碼科技在醫療中的地位與作用,并就更新大型科技醫療設備達成共識。幾十臺大型現代化醫療設備很快入進了救死扶傷的第一線。
除此以外,中華還策劃了兩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的活動,并享有獨家撰稿權,在新華網、人民網、公益網公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儀式上由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頒獎?;顒蝇F場,中華創作了一首《公益之星》長篇組詩,由主持人高聲頌揚。
巨幅畫作彌芬芳
在采訪眾多的英才人物中,了解中華的人都知道他創作的人物肖像形神兼備,免不了向他提出索求。中華總是忙中偷閑,不遺余力地讓求索者滿意。先后為薄一波、萬里、孫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婁師白等藝術大家創作了肖像。世界拳王霍利菲爾德訪華期間,專門邀請中華做采訪并為他創作肖像。
鄒中華為霍利菲爾德畫的肖像
鄒中華受邀為主持人畢福劍畫肖像
中華應邀為許多地方的重要活動場所創作了多幅巨幅畫作。
懸掛在北京中國航天員中心貴賓室中央的絹本工筆畫《攬月》(300×150cm)
懸掛在北京中國航天員中心貴賓室中央的絹本工筆畫《攬月》(300×150cm)。繁花似錦的工筆牡丹,組成如意圖案,散發出陣陣的清香。背景一輪圓圓的明月,映印著幾簇若隱若現的、蒙籠淡雅的牡丹,盛開在銀色的月光中。大地與月宮遙遙相望,五只蝴蝶翩翩起舞,既象征著五福臨門又象征著航天員穿棱于宇宙時空隧道。林凡先生盛贊這幅佳作并題跋撰聯:“王者之香溫千里,天刃之鍔焠百年。”
懸掛在北京聚仙堂文化藝術中心大廳的油畫《聽泉》(700×350cm)
懸掛在北京聚仙堂文化藝術中心大廳的油畫《聽泉》(700×350cm),展現在眼前的是三對孔雀棲息在大山腳下的樹丫上和巖石旁。美麗的孔雀羽毛與盛開的花卉在層層疊嶂山巒的映襯下格耀眼奪目。飛流而下的瀑布,潺潺流動的清泉,演奏出輕輕的和諧之曲,它們在靜靜的聆聽著、享受著陽光下的安寧。誰又不向往這大自然的美景和聆聽這天籟之音呢?此幅佳作,讓人置身于寧靜、祥和、華麗、富貴的天地之間,給人以無限遐想。
聳立于中國航天員中心大廳中央的巨幅油畫《飛天英雄譜》(1029×290 cm)
聳立于中國航天員中心大廳中央的巨幅油畫《飛天英雄譜》(1029×290 cm)取材于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是以古代飛天夢想、載人航天工程和宇宙空間站為背景,以執行歷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十位航天員為原型創作的。這幅鴻篇巨制是中國航天事業由夢想到現實的里程碑,將航天人及航天英雄們的千秋功跡彪炳史冊,它激發了中國人為祖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績的驕傲和自豪。
油畫《紫氣東來》3mX13m 懸掛在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大廳
英國思想家瓊•羅斯金說:“偉大民族的自傳,記載于三本書上:勛業的陳述,理論的宣傳和藝術作品。而惟有最后一本書——藝術作品是最可信賴的。”中華正是沿著這條根脈努力地實踐著,撰寫著自己偉大民族的這“三本書”。
以上提到的僅僅是中華藝術生命中的滴水之跡。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芒。中華藝德雙馨的魅力,感染了許多實業界的精英,他們為支持中華的創作在北京黃金地段投資設立創作室,藝術的歸屬感在召喚他。
劉宇一先生的感受是存在的。不惑之年,中華感受到了藝術創作的蓬勃涌動。他說,今后不會再去策劃或寫文章。他心無旁騖的藝術創作時代已經來臨!(文/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