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鄉土文化 老照片

72歲木匠自制老式農具 展現微縮版“農耕史”

2015-01-21 15:24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老兩口展示老式農具模型 記者 劉珂 攝  本報訊 (記者黃亞平 實習生周倩) “臨潼櫟陽麥李村,村里有個李樹森。能工巧匠把活干,老式農具做齊全…&hellip

點擊進入下一頁

  老兩口展示老式農具模型 記者 劉珂 攝

  本報訊 (記者黃亞平 實習生周倩) “臨潼櫟陽麥李村,村里有個李樹森。能工巧匠把活干,老式農具做齊全……”這首名為《夸老伴》的打油詩,作者是臨潼區一位名叫王月琴的農村婦女,詩里描述的能工巧匠就是她的老伴李樹森。李樹森真不簡單,一雙巧手就把老式農具統統“搬”到了家里,展現了原汁原味微縮版的“農耕史”。

  今年72歲的李樹森出生于一個木匠世家。用王月琴的話說,老李的名字把木字都占完了,長輩們就是希望李樹森以后能當個好木匠。李樹森十七八歲就能打家具,后來開了個木匠鋪。幾十年來,李樹森做家具,老伴打下手,生意紅紅火火。

  2003年,老伴王月琴看到木質工藝品市場前景看好,趕忙與老李商量,兩人決定先做一些木制品小掛件,夫婦倆經常將做好的金魚、蘑菇、松樹等桃木工藝品拿到市場上銷售。

  6年前,憑著長期在農村生活的經驗,李樹森和老伴嘗試著做了些土車、獨輪車等微型農具,沒想到做出的老式農具模型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每年臘月二十五到正月十五的燈籠會上,老兩口的農具模型生意格外的好,“老式農具做得原模原樣,特別的精致。”眾人的夸贊,更加激發了老兩口做微縮農具的熱情。

  1月19日下午,記者慕名來到李樹森家里,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微型農具,小巧玲瓏的手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這是硬轱轆馬車,那是過去的轎車,這個是運糧食的螞蚱獨輪車,這還有碾子、磨子、犁、耙、木锨,還有過去收小麥的釤麥桿子,那邊是榨油機上的油梁、炒鍋。”李樹森說起他的一件件寶貝來如數家珍。王月琴至今都還記得當年這些農具的民謠,“上山如猛虎,過河水上漂。”說的是地老鼠獨輪車,“木龍,木龍,越搖越紅,供吃供穿,確保平安。”指的是紡線車。“這些農具都是用鋸子、刨子、銼刀、鑿子一點點做出來的,而且還都是榫卯結構,不用一顆釘子。”李師傅說。這幾年,李樹森和老伴、兒子做了多少件老式農具模型連他們都記不清了,從每年的開春一直要做到冬天。李樹森還是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櫟陽木刻代表性傳承人。

  老兩口告訴記者,這些老式農具都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許多農具對于年輕人來說恐怕連見都沒有見過,兩人有一個心愿,就是想辦一個老式農具模型展覽館,免費讓大家來參觀,讓年輕人了解傳統的農耕文化。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西安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川市| 灵武市| 塔河县| 沅江市| 龙泉市| 扎囊县| 微山县| 和静县| 吉林省| 洛南县| 孝义市| 农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赤城县| 香港| 颍上县| 当阳市| 茶陵县| 海宁市| 喀喇沁旗| 云霄县| 文水县| 班玛县| 江达县| 高密市| 深州市| 个旧市| 辉南县| 湄潭县| 梁山县| 延长县| 安丘市| 加查县| 东港市| 永兴县| 宝鸡市| 安新县| 牡丹江市| 夏津县| 湖北省|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