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股基仍賠錢 新老大貨基顯疲態
摘要: 投資需要有章可循,但絕非簡單的按圖索驥,而是要發現表面現象背后的邏輯和信息。隨著2014年公募基金四季報的披露完畢,作為A股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公募基金2014年
投資需要有章可循,但絕非簡單的按圖索驥,而是要發現表面現象背后的邏輯和信息。隨著2014年公募基金四季報的披露完畢,作為A股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公募基金2014年四季度的一舉一動也全景呈現給投資者。我們該如何解讀收官之季呢?始于去年四季度的牛市,如今又該賦予哪些新的定義?本期,北京商報基金周刊與您一同按圖索驥,求擴散。
賺錢了 強弱分化格局沒變
受益去年四季度股市大幅上漲,各類基金單季盈利近3000億元,去年全年基金總體盈利5200億元,創2010年以來的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現象愈演愈烈,公募基金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往大型基金公司集中。
在過去的四季度,85家基金公司中有83家旗下基金整體盈利,其中有7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億元,有效資產規模最大的華夏基金當季盈利332億元,在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嘉實、易方達、博時、南方、華安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等基金公司同樣躋身前十。從2014年全年來看,共有1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盈利超過100億元大關,其中華夏基金旗下各類基金去年全年合計盈利506億元,不僅排在首位,更是切掉整個公募蛋糕的近1/10。
由于股票基金強勢,各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產品實現的利潤總和與基金公司資產規模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不一致。最為明顯的就是規模第一的天弘基金,排名未進前十。令人意外的是,華泰柏瑞和申萬菱信這兩家規模中型的基金在去年實現的凈利潤總額分別排在90家基金公司第七和第八位,兩家公司資產規模排名分別在第21位和第26位。
在牛市行情中,同樣有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利潤之和為負,整體為虧損,代表就是東吳基金和摩根士丹利華鑫。
丟人了 兩成股基還在賠錢
有人歡喜有人愁。牛市雖然不折不扣地來了,2014年四季報統計數據顯示,在去年四季度中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超過11%,部分指數型產品收益更是超過了50%。然而,多數投資者在四季度這波行情中喜上眉梢的時候,也有不少基民投資者卻因為所信賴的基金經理踏錯節奏而品嘗到了滿倉踏空的苦楚。
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可比的40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去年四季度平均收益率為11.36%,同期大盤上漲36.84%,跑輸大盤25.48個百分點,而其中72只基金在四季度業績表現收負,占比17.78%。405只股基中,農銀匯理策略精選業績表現墊底,去年四季度回報率為-16.13%。持有該基金的投資者也成為四季度中滿倉踏空最有感觸的體驗者。此外,在四季度中,長信內需增長、鵬華價值精選和景順長城中小板創業板等基金表現同樣不佳。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領跑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四季度跌幅超過了6%。
另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在業績較差的后十名基金中,有6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季報中提及去年四季度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盡管用詞不盡相同,但都提到了沒有及時參與大盤股行情的原因。而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并沒有對錯失大盤股行情而懊悔,在四季報中繼續堅定看好成長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季度負收益的基金經理中,鮮有在四季報中對于錯失大盤股行情對投資者表達歉意。
變局了 新老大貨基顯疲態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改寫了近16年來公募基金股基占比最大的市場格局。2014年一季度,單季73%的規模增速讓貨幣基金成為基金品類新一哥。截至2014年四季度末,除QDII基金外,四季度其他類型基金規模都有所增長。其中,貨幣基金以21916.43億元的規模坐穩了老大的位子。
不過,隨著股市的走強以及自身收益吸引人的減弱,“寶寶類”基金已不再受追捧。2014年四季度貨幣基金份額增長幅度為17.41%,大于三季度的6.55%和二季度的9.6%。盡管依然是開放型基金中的最高增幅,但仍遠遜于一季度。而股票型基金規模增幅則達到了20.61%,增速位居開放式基金首位。
從去年2月開始,貨幣基金結束持續約半年的高收益,7日年化收益率紛紛下行。這種趨勢雖然在年底有所改觀,但貨幣基金四季度整體210億元的盈利狀況顯然被股基落了“好幾條街”。于是,我們看到,曾連續數個季度憑借其巨大規模成為賺錢最多的基金天弘增利寶,以57.87億元的凈利潤排在單只基金賺錢榜第十位。
嘉實滬深300ETF以123.55億元的單季實現利潤成為當季單只基金“賺錢王”。
雖然基金公司會持續加大以貨幣基金為基礎的互聯網創新,但在一鳴驚人后,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監管的不確定性,都讓貨幣基金的發展進入了亢奮后的盤整期。
加倉了 股基“彈藥”不多了
四年來最亮麗成績單取得的背后,是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中的加倉大躍進。
2014年四季報統計數據顯示,在四季度行情中,不少基金股票倉位超過90%,幾近頂配。
據不完全統計,有將近250只基金四季度末的股票倉位在90%以上;倉位在80%-90%之間的基金有208只;而倉位控制在60%以下的僅有61只。一些基金四季度單季的股票增倉幅度超過20%。
統計顯示,去年末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可比)的平均股票倉位達到88.8%的歷史高位。雖然堅信行情只是從“快牛”轉“慢牛”,但事實上,基金手中的“彈藥”已經不多了。而此時一旦風格轉換或者遭遇贖回,基金凈值將受到不小的影響,還有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的“踩踏”事故。來自眾祿的一周倉位統計顯示,雖然上周股指整體跌幅不大,但上周一的深跌已經讓股基基金經理們膽戰心驚,該類基金的倉位已經大幅下降至85.7%,降幅近3個百分點。
季報顯示,金融股成為基金四季度配置比例提升最大的板塊。據天相投顧統計,去年三季度末,基金持有的金融業市值占凈值比僅為3.7%,但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持有的金融業市值占凈值比卻急速提升至14.86%。若按市值計算,去年四季度基金調倉至金融業的資金高達近1400億元。
當心了 贖回大潮暗流洶涌
盡管股基賺得近五年來最好收益,但對于很多基金經理而言,卻不得不擔心基金凈值一漲,基民就跑了。
就在牛市最轟轟烈烈的去年四季度,股票基金依舊不得不整體面臨著凈贖回的事實。根據iFinD的數據,2014年股票型基金合計凈贖回為1908億份。而這還是在下半年基金發行提速的背景下。統計顯示,去年單季度躋身同類基金業績前1/3陣營的股基共有305只,其中曾在季內遭遇凈贖回的股基有235只,占比為77.05%。
“買了六七年的基金,好不容易今年凈值回到當年成本價,趕緊出。”一位北京投資者如是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盡管整體一片歡聲笑語,但一些基金公司最擔心的牛市來臨之后反而會遭遇到大規模贖回的情況已經出現。對于依然留守在公募的優秀基金經理而言,如果連最為看重的投資者都不能繼續信任,無疑是很直接的打擊。
當然,也有例外。2013年以及2014年前三季度占據股票型基金頭把交椅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盡管去年四季度表現不佳,但該基金依舊為凈申購。如果一季度該基金表現依然差強人意,投資人是否還會繼續堅守,等待答案的,不僅僅是仁澤松一個人。
北京商報記者 宋婭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