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證實“唐十八陵”過半數配有窯場
摘要: 新華網西安1月27日專電(記者 馮國)隨著陜西省富平縣宮里鎮唐代窯址的持續考古,專家們發現這處窯場的窯爐數量達500座,可謂目前所知唐代規模最大的磚瓦窯場
新華網西安1月27日專電(記者 馮國)隨著陜西省富平縣宮里鎮唐代窯址的持續考古,專家們發現這處窯場的窯爐數量達500座,可謂目前所知唐代規模最大的磚瓦窯場遺址,并且確證了聞名遐邇的“唐十八陵”中半數以上在陵園附近配有燒制磚瓦的窯場,從而為古代中國的陵園規劃和建筑史等提供了新資料。
據了解,陜西省考古研究所1995年首次對這處稱為富平桑園的窯址進行考古調查,局部試掘時一組呈“品”字形的窯爐遺址出土了鴟吻、獸面磚等唐代建材。到2012年時進行詳探,發現在唐代定陵南側90萬平方米的范圍內,分布有十三組磚瓦窯,估計總數量超過500座。
根據2013年至2014年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計劃,考古專家在六組窯爐遺址區域共布方18個,考古發現了保存完整的窯爐、取土與初加工土料的場所、坯泥堆積坑和窯后排水設施,了解了窯場燒制中的分工情況。
專家發現,除最南端的第五組3座窯為平面品字形分布外,其余的窯均呈兩兩相對式、南北方向延續的布列,相對的兩排窯間為長條形的操作通道,平面像蜈蚣的形狀。囿于村莊打破,勘探顯示每組窯的長度不等,最長的窯組長達280米,分布窯爐多達78座。
根據考古揭露出的26座窯爐,專家發現皆是馬蹄形半倒焰式饅頭窯,主要由窯門、窯室(火膛、窯床)、吸煙孔、煙室、煙囪等組成。讓人意外的是,在已發掘的窯爐中有兩座窯壁上發現修建窯爐時工匠留有文字,還有部分繪畫作品。
同時,考古人員還發掘了一個操作通道,發現通道為拱頂式過洞。其掏挖過程中,應是邊挖邊進行篩土加工,通道兼做取土場地與原料初加工的場所。由此推斷,整個窯場的修建與使用順序,則是從北向南發展,制坯、燒制和挖新窯同時進行,掏挖出來的土同時作為原料,操作通道同時作為原料初加工的場地。
專家認為,近年來陜西加強了唐代帝陵的考古工作,包括陵墻、下宮、司馬道、石刻、窯址等文物信息日趨豐富。隨著唐定陵南側確證發現大型窯址,聞名遐邇的“唐十八陵”中有十一座都在其附近發現有窯址遺存。雖然其數量不等,但與唐定陵同位于富平縣的唐豐陵附近也發現至少三座磚瓦窯,進一步證明修唐陵時就近建設窯場應當是通常模式。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