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中的鄉情
摘要:喚醒沉睡中的鄉情——品讀靳江濤主編的《泥團·炊煙》□ 臧放晚秋的一天,在園琳程生態園《博生活》編輯部,偶遇在遂平縣政府工作的靳江濤,暢談甚歡。出乎
喚醒沉睡中的鄉情
——品讀靳江濤主編的《泥團·炊煙》
□ 臧放
晚秋的一天,在園琳程生態園《博生活》編輯部,偶遇在遂平縣政府工作的靳江濤,暢談甚歡。出乎意料,身為公務員的江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對傳統文化如此癡迷,令我欽佩。臨別之際,他還贈我一本由他主編的紙張精良、古樸典雅、圖文并茂、值得珍藏的《泥團·炊煙》,這更讓我激動不已。
捧著插圖精美、文字樸實的《泥團·炊煙》,嗅著剛剛出版的油墨清香,浮躁之心頓時沉寂下來。翻開細看,好像時光倒流,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童年生活歷歷在目,縈繞心頭。藏在靈魂深處、久違的鄉情就像沉睡一冬的溪水被春風喚醒,在心田涓涓流淌。
本書共搜集、整理近百種風物,采用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童年時代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全書分《游戲》和《生活》兩個部分。
《游戲》部分,詳細表述了物資匱乏時期人們因陋就簡的娛樂游戲及規則,體現了人們對快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玩耍中所使用的玩具雖制作簡單,甚至俯拾皆是,但卻玩得妙趣橫生,文字記載了歡樂、趣味和純真。在教室、打麥場的擠“油油”,邊擠邊喊著“擠、擠,擠油油,擠了油油換糖球……”的場面熱鬧壯觀;課間十分鐘的“叨雞”考驗兒童的意志、體質和技巧,獲勝者大有凱旋而歸的將軍之風;月朗星稀的夜晚,在村里“捉迷藏” ,似當年地下黨躲藏敵人的追捕;“轂輪轂輪圓圓”游戲,邊轉邊唱:“轂輪轂輪圓圓,腰里別個瓶膽,啥瓶?瓦瓶,轂輪轂輪進城”。參與者興趣盎然,旁觀者也感覺趣味無窮;“打陀螺”、“推鐵環”、“打彈子”、“打彈弓”、“射箭”等游戲雖如過往云煙,但看過文字圖畫,仍如發生在昨天。
《生活》部分,真實再現了當年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場景和風土人情,看似古樸甚或笨拙,但依然承載著智慧、樂觀和親情。在草長鶯飛的陽春三月,“編柳帽、吹柳哨”、“捉麻雀”;在蛙叫蟬鳴的盛夏鄉村,幾個小伙伴爬到樹上或土墻上“粘知了”、“看瓜園”、“聽評書”;在天高云淡的金秋時節,來到田野“燒毛豆”、“挖田鼠”、“逮野兔”;在銀裝素裹的深冬季節,“殺年豬”、“下粉條”、“睡麥秸窩”,時時被大人擔心的“捅馬蜂窩”,危險中透出征服的快樂。
讀完之后,感覺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就是遂平籍畫家趙尊清先生繪制的插圖精美古樸、形象生動,簡潔之中透著幽默詼諧。一幅畫往往寥寥幾筆,形神兼備,主題突出,看后能得到很大的藝術享受。翻閱此書,猶如看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連環畫冊。
追憶往昔,是不同時代永恒的話題,是一種情結,也是一種積淀,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不斷發生變化,過去的很多風物也會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但是,這些風物畢竟伴隨人們走過了幾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風風雨雨,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和未來的生活中,也會找到它們的影子。
每當捧起《泥團·炊煙》這本書,無暇童真、悠悠鄉情就會溢滿心頭,功利浮躁、攀比享樂之念就會煙消云散。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