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堡里的“土專家”:讓千年文化代代相傳
摘要: 山西古城堡里的“土專家”:讓千年文化代代相傳 新華網太原2月10日電(記者 王學濤)春節臨近,山西沁河流域竇莊村村民正在緊鑼密鼓地制作彩燈。
山西古城堡里的“土專家”:讓千年文化代代相傳
新華網太原2月10日電(記者 王學濤)春節臨近,山西沁河流域竇莊村村民正在緊鑼密鼓地制作彩燈。這次新年燈展由該村“土專家”馬曉秋一手策劃,不僅是第一屆燈展,而且主題是村民們祖祖輩輩生活了上千年的村子。
“村民對自己的村莊并不了解,我希望寓教于樂地讓文化走進百姓生活。”馬曉秋說,彩燈融入了繪畫、書法工藝,全方位展示了竇莊的古建筑、歷史人物等內容。
“天下莊,數竇莊”。竇莊是一個以竇姓血緣聚居的古村落,從宋天佑年間延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元代以后竇氏族人逐漸衰落,竇家守墓人張氏卻逐漸興盛。明萬歷二十年張五典考中進士,后升至南京大理寺卿、兵部尚書。張五典告老還鄉后,歷時約8年時間,建造了竇莊古堡。
隨后,沁河流域紛紛效仿,建起的軍事和民用相結合的城堡達54座之多。竇莊因設九門九關,被人稱為“小北京”?,F在,竇莊村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這些榮譽的取得,馬曉秋功不可沒。今年67歲的老漢是個“多面手”,他上過學、干過14年木工活和古建維修,還開過鐵廠。最近十多年來,他一直義務為村里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等工作整理編寫資料,并獲得成功。
“當時村里非常窮,村干部去縣城開會都自掏腰包。為了讓遺產得到保護,村里請人寫材料,一個字一塊錢,最后還不能用。”馬曉秋說,后來自己放棄了生意,全心投入到了遺產申報工作中。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他已對村里的文化遺產了如指掌。大到街巷、宅院、寺廟、祠堂,小到古井、古樹、古磨等,他都如數家珍。他用“串門不出街,下雨不濕鞋,一門通百院,百門串遍村”這一民謠,形容竇莊古堡精妙的建筑風格和防御規制。
如今,馬曉秋整理的“竇莊歷史文化名人錄”、“竇莊古代文獻目錄”、“竇莊古民居匾額匯集”等,為專業人員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老馬告訴記者,他做這些工作就是希望提高村子“身價”,得到國家的重視和支持,把珍貴的文化遺產留給后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曉秋說,目前竇莊村已經爭取到六七千萬元的文物保護及周邊環境整治資金。都裝將用3年時間,全面修繕村里60余處岌岌可危的文物建筑?,F在修繕工作正在進行中,馬曉秋也成了村里和鎮上的文物管理員。
“遺產保護既需要國家出力,更需要村民愛護。”馬曉秋說,如今國家已經非常重視竇莊保護,但村民這關還得打持久戰,今年的燈展才剛剛拉開序幕。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