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鄉土文化 老照片

爆竹春秋時已成過年習俗

2015-02-15 09:41 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延續上千年的過年習俗過年就在眼前,煙火爆竹的聲音給了新年很濃的年味,雖然現在的爆竹多指的是有火藥的鞭炮,但爆竹的淵源比火藥長得多。巴蜀文化專家譚繼和說,

原標題:延續上千年的過年習俗

過年就在眼前,煙火爆竹的聲音給了新年很濃的年味,雖然現在的爆竹多指的是有火藥的鞭炮,但爆竹的淵源比火藥長得多。巴蜀文化專家譚繼和說,爆竹的歷史有三四千年,當時是把濕的竹子剖開放在火上烤,竹子爆裂會噼啪作響,這種爆開的聲音被認為可以驅魔、辟邪。

爆竹 春秋時已成習俗

因為人們常在過年的時候燒爆竹,而爆竹又有驅魔、辟邪、消災的寓意,所以在后來的傳說里,“年”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惡魔,而家家戶戶的爆竹聲,就是為了驅趕“年”這種怪物。

春秋時期,點爆竹形成習俗,晉文公時,介子推帶著老母親躲進深山,而重耳為了讓他出山,選擇燒山,山上長有竹子,燒山之時竹子啪啪作響,后來點爆竹又多了紀念介子推的意義在里面。

我們熟悉的有火藥的炮仗,或是鞭炮,則是到宋代時出現的,將芒硝、硫磺等礦物質依照一定比例制成火藥,用紙或者竹葉將火藥包起來,就成了鞭炮。雖然形式變了,但是聲音則是很像。過年的時候點爆竹,也有了祈求吉祥、生活紅火和表達過年喜悅的心情。此后,放鞭炮這種形式從過年延續到其他的場合,比如婚喪嫁娶。

而在放鞭炮以外,還有喝屠蘇酒的習俗,在正月初一這天喝。所以王安石在《元日》中這么寫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煙火 宋后貴族家的風尚

和鞭炮總是相提并論的,是煙火。譚繼和說,早在唐代,煙火就出現了。當時人們已經發現了這種有火花產生的現象,但是并未普及。宋時,因為火藥的發明和相關技術的發展,制作出了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煙火。宋時,燃放煙火是一種風尚,盛行于皇室貴族中。

因為放煙火這一習俗的盛行,留下了不少關于煙火的詩句,比如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所寫“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與鞭炮相比,煙火因其絢麗的色彩和花樣,頗受歡迎。由于制作工藝精細、復雜,煙花只是貴族富商特殊的享受。

《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了南宋皇室燃放煙花的情景、:“宮漏既深,始宣放煙花百余架。于是樂聲四起,燭影縱橫,而駕始還矣。”也就是說待到夜深人靜之時,一道圣旨傳來,原本屏氣凝神的人一下子沸騰起來,舉行一場盛大的狂歡,燃放煙花的同時還配合有器樂歌舞表演,華麗的場面好似古時的燈光音樂煙花秀,和現代人的夜生活比起來,古人也絲毫不遜色。華西都市報記者王茜李臣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華西都市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郑州市| 五华县| 佛坪县| 永德县| 南澳县| 呼玛县| 通化县| 闸北区| 桑日县| 柏乡县| 乌恰县| 青田县| 武邑县| 营口市| 长宁县| 容城县| 深水埗区| 邢台市| 安康市| 大埔县| 黑山县| 古蔺县| 安塞县| 蒙山县| 禹州市| 昌乐县| 延川县| 大洼县| 海丰县| 津南区| 商河县| 三穗县| 长阳| 沁源县| 和静县| 汉中市| 宣化县| 凯里市| 香格里拉县| 嘉义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