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漢字進化的唯一路徑
摘要:原標題:漢字仍可繼續簡化?專家:漢字進化的唯一路徑 據媒體報道,漢字是表意性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現了漢字的繁體和簡體。為了保留文字背后的文化傳
據媒體報道,漢字是表意性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現了漢字的繁體和簡體。為了保留文字背后的文化傳統,有人主張繼續使用繁體字;而有人認為簡體字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書寫的方便。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周溯源認為,漢字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方向,還有繼續簡化空間。
反對
只為方便不該簡化
之所以認為“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空間”,除了所謂“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方向”,相關專家給出的理由實際上主要是,強調“漢字難學難寫”,繼續簡化可以讓“漢字好寫好記”、節省書寫時間,如“假如按平均一天寫500字,每個字平均少寫10筆計算,一人一天則少寫5000筆,平均按每秒寫2筆計算,則可節省2500秒……”
在今天,究竟還有多少人需要每天大量手寫漢字,甚至是“平均一天寫500字”?如此前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5.7%的人表示“在生活中有較多手寫機會”,而74.2%表示“手寫機會很少”甚至“幾乎已不用手寫”。再者,即便確需手寫,現實生活中人們又豈會像小學生那樣只能一筆一劃書寫?“每一個漢字都是我們的故鄉”。如果任性肢解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字,那么是否還能保留足夠的“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記得住鄉愁”?
張貴峰
進化的唯一路徑
隨著《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實施,首次提出“語言文字事業”的概念,將語言文字事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有利于漢字的傳承和發揚光大。特別是,只要在學校教育中堅持不懈地教授漢字,規定筆書漢字,漢字一定會代代相傳下去。
因此,漢字簡化是漢字進化的唯一路徑。 漢字也要發展,也要與時俱進。要想國人熱愛漢字,樂于書寫漢字,漢字必須持續改革,簡化,簡化,再簡化,讓五筆,成為國人在使用電腦時最常見、最便捷的一種打字方式。在競爭激烈、工作與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只有漢字越簡化,人們才記得牢,才樂于去書寫。特別是,漢字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實現與網絡文化的融合和對接,把以電腦為紐帶的信息技術,整合到漢字學習的課堂上來。
張西流
是一個漫長過程
漢字經過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東漢后期出現楷書,從此字體穩定下來,故稱之為“漢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體系。總體而言,是更加適合不同群體對于文字的接受程度。隨著漢字簡化進程,繁體字所指向的中國漢字傳統被淹沒甚至逐漸消失,讓人們與祖先之間的文化對接通道就此關閉。但正如歷史發展趨勢所顯示的,漢字簡化幾乎是不可逆的結果。中小學教學中逐步地引入一些繁體字教育,在講解文字的時候,適當地探究字源。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則必須達到識寫繁體字的水平,這是做文史的基本功,尤其是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專業,更應該加強繁體字的學習。
追溯歷史脈絡,漢字簡化必然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即使教育主管部門開啟新一輪漢字簡化,也必須會在廣泛聽證、逐步試點的過程中,去尋求漢字在過往與未來之間穿梭的平衡之道。
畢舸
厘清兩個常識
應該有這樣兩個基本共識:簡化不是目的;繁化無法恢復。簡化漢字的目的不是為了更簡化,如果只是為了簡化,干脆去掉漢字,直接留用拼音更直接。漢字有其特征,簡化有其底線,所謂的簡化空間,不能僅僅是字畫可以減少,書寫更為簡單,這將讓漢字自廢武功。同樣,繁體漢字盡管有時看上去很美,但也沒有必要恢復。
漢字歸根結底是一種書寫工具,應該從書寫者需要的角度,去考慮漢字的簡化或者繁化。這個過程應該是自發的,而非強制的,看看那些網絡語言的盛行,就會知道書寫者和表達者其實一直在做漢字簡化的工作。只不過,他們沒有想這么多、這么深,他們想到的只是讓表達更自由——漢字無論怎樣發展,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表達的自由。如果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這種漢字的簡化,甚至變形,就會發現,簡化與繁化根本無需過多爭論,書寫者會自己作出選擇。
李劭強
三 言 兩 語
工具都在不斷進化,文字怎么就不能進化?
——圖莫倩
再簡化就真的西化了!能給漢字留下后路嗎?——寧孟
只有我一個覺得繁體字比簡體字好看嗎?而且干嘛要簡化?難道多寫兩筆會累死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繁體字,而且平時也喜歡練繁體字。
——陳小才
現在絕大部分的漢字已經很簡化了,只有一些個別的生僻字還略有繁瑣,平常也很少用到,簡不簡無所謂了。請專家學者不要把眼光盯在漢字上了,多搞點正經的學術研究吧。——方清文
繁體字很繁瑣所以簡化了,簡化字仍然保留了漢字方正的美感。二簡后漢字沒有美感和韻味了,堅決反對再次簡化。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電腦輸入早普及了,有本事簡化輸入法去。——李云杰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北京晨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