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件歷代珍貴陶瓷文物首次在陜西展出
摘要: 新華網西安2月23日專電(記者 都紅剛)龍山時代的“華夏第一瓦”、華麗的漢代朱雀燈以及中國現存最早的“提線人偶”……這些平時難
新華網西安2月23日專電(記者 都紅剛)龍山時代的“華夏第一瓦”、華麗的漢代朱雀燈以及中國現存最早的“提線人偶”……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珍貴陶瓷文物春節期間首次在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公開展出。參觀者不僅能了解到古人的禮樂文明和飲食禮儀,更能領略古代的商貿盛景和關中風情。
由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等單位主辦的《陶語訴春秋——古代陶瓷與文化生活展》分為“文明的初聲”“無字的天書”“陶制的人生”等六部分,共展出寶雞地區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代出土的歷代陶瓷文物400余件,展現了古代老百姓的趣味生活。
出土于寶雞橋鎮遺址內的龍山時代的泥質紅陶籃紋筒瓦雖有些殘損,但通過長達26厘米、直徑12厘米、壁厚1.2厘米的“華夏第一瓦”,仍可想見先民用其保護屋脊的情形。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研究室工作人員李丹說:“這件筒瓦的陶質為紅色,上刻有線條狀的藍紋,叫‘紅陶藍紋筒瓦’,其主要價值在于把古人用瓦的時代提前到了龍山時期,比人們所熟知的秦磚漢瓦的歷史早了1000多年,為研究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建筑用瓦資料。”
除了“華夏第一瓦”之外,罕見的仰韶文化時代的陶號和陶鼓,以及中國現存時代最早的“提線人偶”等珍貴文物都是首次展出。而一件扶風縣官務漢墓出土的朱雀陶燈,由底座、3個托盤、3節中空的圓形燈柱、13只燈盞及24只承托蠟燭的朱雀組成,燈座四周貼塑有28組動物形象和人物故事,讓參觀者依稀見到燈盤被點燃時,燭光搖曳、樂妓吹奏排簫、武士持弓引馬的古人生活場景。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