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自治 親如一家
摘要: 居民在看公告。□晚報記者 袁 敏 文/圖 本報訊 “衛生費的收支情況都在上面寫著,大家一目了然。”“這樣自管自治,效果真好 。”昨日,位于市
居民在看公告。
□晚報記者 袁 敏 文/圖
本報訊 “衛生費的收支情況都在上面寫著,大家一目了然。”“這樣自管自治,效果真好 。”昨日,位于市駿馬路的建工小區居民圍在院內墻壁上貼的公告前稱贊著。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建工小區看到,該小區有兩幢樓,與許多舊式開放小區內的樓房沒有太大區別,所不同的是,小區內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看到記者來訪 ,許多居民表示小區實行業主自治以來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對于這樣的管理方式都能接受。
為什么要實行小區自管自治?70多歲的居民陳磊說,建工小區有70多戶居民,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當時,小區有物業公司管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小區只有兩幢樓房,并且部分房屋沒有居民入住,物業公司收不抵支,難以維持。3年前,物業公司撤離小區。就這樣,小區成了沒人管的“孩兒”。
眼看垃圾越堆越高,小區的熱心居民看不下去了,就自發組織起來,成立一個類似“業委會”的組織——樓院管理委員會。經過開會研究,兩幢樓的每個單元推選1名居民收取該單元的衛生費。第一年,每戶收取了50元衛生費。這樣,樓院管理委員會找人將堆積的垃圾清走,并聯系專業環衛工人負責本小區的垃圾清運工作。通過小區自治,大家都積極主動地維護小區內的安全和環境衛生。當年底,衛生費收支情況的公告就貼在了小區的墻上。小區居民看了詳細的收支情況表,都欣然接受這種管理方式。
第二年,大部分小區居民都積極主動交了衛生費。在這個管委會的管理下,建工小區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通過小區自治,居民之間也加強了交流和溝通。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對于小區自管自治這個方式,許多居民都表示認可。
責任編輯:wc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