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破解農村“十化”問題之鄉(xiāng)風庸俗化
摘要:在專探鄉(xiāng)趙寺村,在柏亭街道范樓村……“紅事460元標準”“白事大鍋菜”的村規(guī)民約,正通過“村民大食堂”的裊裊炊煙,悄然改變著鄉(xiāng)親們的觀念與習慣,書寫著新時代的西平樣本。正是這種潤物無聲的文明滋養(yǎng),讓西平既留住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又綻放出新時代的文明之花。
文明鄉(xiāng)風潤沃土
——西平縣破解農村“十化”問題之鄉(xiāng)風庸俗化
記者 許靜/文 見習記者 趙永濤/圖
2025年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牌匾花落西平,實現了“首創(chuàng)必成”的莊嚴承諾。時間回溯到2024年8月,河北滄州移風易俗工作會議上,西平縣委書記侯公濤作為唯一縣級黨委書記作典型發(fā)言。他以《堅持“五同五共”,推進移風易俗常態(tài)常效》為題,向全國傳遞了破解“鄉(xiāng)風庸俗化”難題的西平智慧。這份獲得中宣部、中央文明辦高度肯定的“西平經驗”,正是文明之花在這片熱土上綻放的又一縷芬芳。
今日的西平,文明新風如春風拂面,城市品質在精雕細琢中蝶變,服務效能在用心用情中提升,交通秩序在文明禮讓中井然,每一個燦爛的笑臉里,都跳動著文明的脈搏;每一處嶄新的風景中,都流淌著文明的血脈。
縣領導躬身入局破陋習大聯(lián)動
西平縣委、縣政府以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將移風易俗納入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局,創(chuàng)新構建“1+10+N”政策體系,猶如十把金鑰匙解鎖文明密碼。縣鄉(xiāng)村組戶五級聯(lián)動的責任鏈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西平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侯公濤任政委、縣委副書記、縣長甘泉任指揮長的指揮部,其他處級干部全部躬身入局包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村干部走村入戶解難題,村民代表結對幫扶傳新風,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聯(lián)動的文明創(chuàng)建大格局。
西平縣堅持黨群同建共享,明確“誰來抓”;堅持全民同心共樹,推動“典型抓”;堅持任務同題共答,突出“重點抓”;堅持機制同建共治,確保“長效抓”;堅持多方同推共進,創(chuàng)新“融合抓”。“五同五共”機制如同精密的文明齒輪,咬合起各方力量:黨組織同頻共振把方向,部門協(xié)同共抓聚合力,干群同心共建創(chuàng)典范。287個行政村的四會組織,既當文明的“播種機”,又做陋習的“啄木鳥”。縣紀委“十不準”規(guī)定為黨員干部戴上“緊箍咒”,2.3萬份承諾書化作移風易俗的“軍令狀”。
在這里,每一張監(jiān)督網絡都在編織文明的經緯。“紅黑榜”的剛性約束與“道德評議會”的春風化雨在這里相得益彰。一面是“一約四會”的制度籬笆,堅決遏制高價彩禮的蔓延;一面是“鄉(xiāng)村光榮榜”的道德燈塔,照亮見賢思齊的心靈航程。這種剛柔相濟的“西平模式”,既破除了陳規(guī)陋習的堅冰,又培育了文明新風的沃土,讓移風易俗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孝風潤鄉(xiāng)土 福地養(yǎng)天年
淮韻楚風交融的千年古縣,不僅孕育了嫘祖始蠶的文明薪火,更在新時代譜寫著“服裝新城”“中原漁都”的振興故事。而最令人稱道的,是這片沃土上“八十不算老,百歲精神好”的鄉(xiāng)風民諺,88萬百姓中竟藏著160余位百歲人瑞,真應了那句老話:“家有老,是個寶”。
五溝營鎮(zhèn)那對“百歲鴛鴦”呂振清、韓棉,用白首齊眉印證了“少年夫妻老來伴”;盆堯鎮(zhèn)龍?zhí)么宓?ldquo;百歲三姐妹”陶款、陳沖、李枝妮,天天拄著拐杖串門嘮嗑,也是對“活的賽神仙”這句話的最好注腳;而出山鎮(zhèn)110歲的孫品老人更用滿臉壽斑講述著“仁者壽”的古老智慧。全縣19萬銀發(fā)長者中,80歲以上占2.5萬,人均壽命79.6歲,比全國高2歲多。這數字背后,既有“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自然饋贈,更是“孝順傳家久”的文明積淀。
滿城文明風 平民亦英雄
在豫南大地,西平縣正用一個個溫暖故事詮釋著新時代的鄉(xiāng)風文明。這里不僅有百歲老人比鄰而居的長壽傳奇,更有危難時刻顯身手的平民英雄,共同編織著一幅文明鄉(xiāng)風的生動畫卷。
2025年5月27日的清晨,柏城街道上演驚心動魄一幕:102歲老人誤將窗戶當門,半個身子已懸在窗外。危急時刻,商戶陳淑提一聲呼喊點燃了整條街的愛心接力。十幾雙普通的手,一張尋常的草墊,在幾秒鐘內織就生命之網。這感人一幕從央視熒屏傳向全國,網友贊嘆:“這才是文明城市該有的樣子!”
而在信陽龍湖公園,西平籍現役軍人張軍偉用行動詮釋著“忠誠與奉獻”的軍人本色。探親途中聽聞落水呼救,他毫不猶豫跳入冰冷河水,在湍急暗流中救起兩名昏迷群眾。當救護車呼嘯而去,這位00后戰(zhàn)士卻悄然離開,只留下濕透的背影。
6月12日23時許,駐馬店市西平縣柏苑街道小洪河橡膠壩水域,一名少女意外落水。西平縣消防救援大隊接警后聞令而動,迅速集結指戰(zhàn)員趕赴現場。消防員一邊用溫暖話語安撫少女情緒,緩解其緊張狀態(tài),一邊憑借豐富經驗,利用專業(yè)救援裝備爭分奪秒施救。將少女成功營救上岸。 這些故事背后,是西平鄉(xiāng)風文明的深厚積淀。
百歲老人宴 孝善傳千年
在洪汝河蕩漾的碧波里,西平縣將孝道文化釀成了綿長醇厚的歲月陳釀。這座被時光眷顧的中國長壽之鄉(xiāng),正以創(chuàng)新之筆勾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現代圖景:柏城街道的“每家端出一盤菜,我們小區(qū)充滿愛”上升騰的不僅是菜香,更是血脈相融的親情;西平縣“照出最美全家福”里定格的何止笑顏,更是生生不息的家風傳承;西平縣婦幼保健院健康義診傳遞的豈止關懷,更是“懸壺濟世”的古道熱腸。
2024年重陽佳節(jié),西平縣“百歲老人宴”譜寫了最動人的生命詩篇:十位期頤的壽星與兒孫執(zhí)手相望,銀發(fā)與青絲交織成跨越世紀的溫情畫卷。
文化潤鄉(xiāng)土 文明沐鄉(xiāng)風
西平縣深耕“嫘祖文化”“冶鐵鑄劍文化”的沃土,構筑起“一館一園一墻一街”的文化風景線。移風易俗主題展廳如明珠點綴鄉(xiāng)野,文化公園綠意蔥蘢間流淌著文明的韻律,630面文化墻繪就鄉(xiāng)村文明的“流動畫廊”。《移風易俗三句半》的鄉(xiāng)音俚語、《于自力的婚事》的詼諧演繹,讓新風尚在歡聲笑語中入腦入心。
走進盆堯鎮(zhèn)陳老莊村,走進出山鎮(zhèn)羅崗村,85%的家庭門前,一塊塊鐫刻著“孝悌忠信”“勤儉持家”的家訓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它們不僅是門楣上的裝飾,更是流淌在血脈里的精神密碼,一筆一畫間,是祖輩的諄諄教誨;一字一句里,是代代相傳的精神血脈。好家風如清泉,在歲月長河中靜靜流淌,滋養(yǎng)著一方水土的文明根脈。
在西平縣權寨鎮(zhèn)郭莊村成立了文苑鄉(xiāng)村文化合作社,按照“以文化人、以文興業(yè)”的總體思路,發(fā)揮文化的凝聚力、生命力、創(chuàng)新力和傳播力,以文明鄉(xiāng)風傳遞強大正能量。西平縣百分之八十的村莊都有大銅器樂隊,一年一度的大銅器展演豐富和滋養(yǎng)著村民的文化生活,現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楊莊鄉(xiāng)、權寨鎮(zhèn)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讓文化的“軟實力”化作鄉(xiāng)村振興的“硬脊梁”,在洪汝河溫柔的臂彎里,西平縣正以文化為墨,在鄉(xiāng)村振興的畫卷上揮灑出一幅流動的文明長卷。
創(chuàng)新為起點 文明綻新韻
“六創(chuàng)六評”活動如星星之火,點燃了“身邊好人”“節(jié)儉之星”的道德光芒,上萬名移風易俗示范戶成為引領風尚的標桿。“曬出最美全家福”活動中,張張笑臉如繁花綻放,匯聚成幸福的長河。
在專探鄉(xiāng)趙寺村,在柏亭街道范樓村……“紅事460元標準”“白事大鍋菜”的村規(guī)民約,正通過“村民大食堂”的裊裊炊煙,悄然改變著鄉(xiāng)親們的觀念與習慣,書寫著新時代的西平樣本。而楊莊鄉(xiāng)馬樓村的“幸福食堂”更顯人文巧思——閑置宅院蛻變?yōu)闇厍轶A站,百歲老人免費用餐的暖心政策,與孕育希望的共享菜園相映成趣。這里既是飄散煙火氣的食肆,更是傳承孝善的“精神祠堂”。 西平縣10余個鄉(xiāng)鎮(zhèn)興辦的“移風易俗大食堂”,用統(tǒng)一的宴席標準打破了“人情債”的惡性循環(huán)。這套剛柔并濟的治理體系,既有預警管控的雷霆手段,又有春風化雨的循循善誘,讓文明新風吹遍阡陌田野。
小切口大文明 微積分新鄉(xiāng)風
這里,每一分文明積分都在訴說蛻變的故事。走進宋集鎮(zhèn)崔莊村的“文明積分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都貼著特殊的“文明價簽”。村民牛富強用參與環(huán)境整治的30個積分、簡辦婚事的50個積分,換回了沉甸甸的米油,更收獲了比商品更珍貴的榮譽感。這種“以德積分、以分換物”的創(chuàng)新實踐,在西平大地蔚然成風,文明行為從抽象概念變?yōu)榭闪炕臏嘏瘮底帧?/p>
婚俗改革的春風,吹散了高價彩禮的陰霾。在“三減三增”的婚俗新風下,全縣287個行政村織就的紅娘協(xié)會網絡,如同月老手中的紅線,串聯(lián)起新人追求真愛的腳步。集體婚禮上,漢服嫁衣的飄逸美過金銀首飾的浮華,不要彩禮的趙愛珍一家用開明豁達詮釋了“嫁女不是賣女”的真諦,成為十里八鄉(xiāng)競相效仿的典范。2024年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縣婚嫁彩禮已蛻變?yōu)?ldquo;創(chuàng)業(yè)基金”,戶均節(jié)約2.5萬元的背后,是“喜事新辦”理念的落地生根。紅白事支出銳減40%以上,98.6%的群眾滿意度見證著這場靜水流深的文明變革。
近年來,西平縣以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目標,擘畫“凝心聚力、實干興西”總藍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浪前行。“十縣建設”穩(wěn)步推進、農村“十化”問題逐步破解;著眼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讓“移風易俗新風尚文明西平正能量”的春風吹遍城鄉(xiāng)每個角落。西平縣先后榮獲全省首批“推進和美鄉(xiāng)村·建設文明家園”先行縣、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2023年5月,在西平召開了全省城鄉(xiāng)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fā)展現場觀摩交流會。2024年5月,縣委書記侯公濤同志作為全省唯一一名受邀的縣級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參加了第一期全國文明實踐工作專題培訓班,向全國展示“西平經驗”。
破除鄉(xiāng)風庸俗化,不在豪言壯語,而在潤物無聲的堅持;不在表面文章,而在深入骨髓的文明自覺。西平縣以移風易俗為支點,撬動了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全局。如今,西平大地上,古老的文化基因與新時代的文明新風交織成詩,讓鄉(xiāng)村振興不僅有“顏值”,更有“氣質”。正是這種潤物無聲的文明滋養(yǎng),讓西平既留住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又綻放出新時代的文明之花。展望未來,這片土地將持續(xù)深化“五同五共”機制,讓文明新風吹遍每一個角落,為全國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既有鄉(xiāng)土底蘊又有時代氣息的“西平方案”。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