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清代牌坊構件現南京
摘要:原標題:山東清代牌坊構件現南京 出現原因是不解之謎(圖)▲道光年間牌坊的構件石。黃寶榮 攝 于峰 金陵晚報首席記者 南京城南某處公園有一條綠道,其中一塊鋪路的石頭
原標題:山東清代牌坊構件現南京 出現原因是不解之謎(圖)
▲道光年間牌坊的構件石。黃寶榮 攝
于峰 金陵晚報首席記者
南京城南某處公園有一條綠道,其中一塊鋪路的石頭,上面竟然寫滿了字。
讀者黃先生向《金陵晚報》爆料,這是一塊清代道光十五年,也就是1835年的“石碑”,距今快有兩百年的歷史了。
有趣的是,這塊石碑的“老家”應該是在山東,為何出現在南京,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鋪路石”上寫滿字
市民黃先生日前到城南某處公園鍛煉,在綠道上步行時,他發現腳下一塊鋪路石與眾不同。“其他的鋪路石都是黃色的石頭,形狀不規則,這塊石頭近似長方形,文字較為清晰,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碑!”
碑上的文字大部分較為清楚,有七十多個。記者和黃先生一一釋讀,將這些長期被人們踩在腳下的文字辨認出來:
“給銀建坊應如該撫所請 準其旌表 俟 命下之日行 令該山東巡撫、學政轉飭該地方官 給銀三十兩自行建坊 以旌門閭 其該縣節孝祠內題名設位?處 照定例遵行等 因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
黃先生告訴記者,根據文字可以判斷,這是一塊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的石碑,講述了地方上建造牌坊這件事情,距今已有180年的歷史。可惜的是,石碑有幾分殘缺。
記錄的事情和牌坊有關
中學語文老師孫先生告訴記者,碑上的文字是以朝廷對省級官員的口吻寫的,是批準山東巡撫的請求,命令山東巡撫、山東學政轉告某縣地方官,批準他們自行建造牌坊,同時撥給經費白銀三十兩。所建造的牌坊可能是貞節坊,也可能是孝子坊。同時,朝廷要在該縣的節孝祠內設立牌位,表彰這個節婦或者孝子,使其受到后人尊崇。時間落款是道光十五年十二月。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為了宣揚封建道德,常常建造牌坊,來表彰貞女、烈婦、孝女、孝子等,這些節孝牌坊曾經遍布中國大地,但留存至今的卻已經不多了。
“老家”應該在山東
研究中國古建筑的發燒友“云龍”告訴記者,嚴格說來,這也不是一塊殘碑,而是一座牌坊的構件,是牌坊的“次間橫枋”,或者稱為“字牌”。既然有“次間橫枋”,說明該殘件所屬的牌坊,并不是只有兩根柱子的“單間坊”,而至少是有四個柱子的”三間坊“。
從字牌上的文字還可以看出,這座牌坊是一座“恩榮坊”。“云龍”說,中國古代敕建的牌坊一般分為“御賜”、“恩榮”、“圣旨”三個等級,“御制坊”是指皇帝下詔,皇帝自己出錢建造的牌坊;“恩榮坊”是指皇帝下詔,地方出一部分錢,國庫出一部分錢建造的牌坊;”圣旨坊”是指地方申請,皇帝批準然后由家族自己出錢建造的牌坊。字牌上文字提到了地方出錢,可見這應是一座“恩榮坊”。
有趣的是,從文字上看,這座牌坊的建造,有山東巡撫、山東學政參與其中,“巡撫”是明清時期掌管一省軍政的地方大員;“學政”則是主管一省教育科舉的官員。這說明,這座牌坊的“老家”是在山東,但字牌卻出現在了南京城南,著實令人費解。
日前,秦淮區有關部門已經知道了這塊牌坊構件的存在,并安排專人對這件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進行了回收。
(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金陵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