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始杯海綿\":甕安生物群首個\"成年\"動物
摘要: 新華網南京3月10日電(記者 王玨玢)3月10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家“貴州始杯海綿”化石研究進展。這枚形成于6億年前的原
新華網南京3月10日電(記者 王玨玢)3月10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家“貴州始杯海綿”化石研究進展。這枚形成于6億年前的原始海綿動物化石,將原始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實證記錄從寒武紀向前推進了6000萬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介紹,這一化石的發現,還解決了甕安生物群中是否存在動物化石這一受普遍關注的核心問題,再次肯定了我國甕安生物群是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后生動物化石庫。
甕安生物群產自貴州甕安縣境內甕福磷礦采區的磷礦地層內(埃迪卡拉紀陡山沱組上部),距今約6億年。20多年的研究發現,甕安生物群主要由三維立體保存的多細胞藻類、大型帶刺疑源類和后生動物胚胎等多種化石組成。其中的動物胚胎化石作為迄今最古老的后生動物化石記錄,為研究動物在“寒武紀大爆發”之前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歷程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實證材料。因此,自1998年首次發現動物化石以來,一直受到全球科學界的極大關注。
但遺憾的是,甕安生物群中已經研究發表的、解釋為動物化石的標本以未分裂的受精卵和早期分裂的動物胚胎為主,而數量稀少的動物成體化石并未被學術界廣泛接受。存在大量動物胚胎化石,但又缺乏可信動物成體化石的發現,使得一些西方學者對甕安生物群中到底存不存在胚胎動物提出了質疑。沒有找到可靠的動物成體化石,我國甕安生物群中動物胚胎狀化石的生物學解釋已然陷入了尷尬的困境。
“在寒武紀之前地層中,保存了磷酸鹽化微體動物和胚胎化石的甕安生物群只在我國貴州發現,全球范圍內前寒武紀地層中都沒有相似保存的化石群,這種唯一性一方面讓我國科學家獲得追溯動物起源的得天獨厚優勢,另一方面也導致國際上能夠獲得相似材料進行的比對研究非常有限。”朱茂炎說,生物有機體快速磷酸鹽化的機制決定了大的化石個體保存為化石的可能性極小,這可能導致甕安生物群中動物成體化石非常稀少,即使有保存,也可能是微小的碎片不易辨認。為了有新的發現,科學家往往對幾百甚至上千公斤的含有化石的巖石進行逐一分析研究,“每一次科研上的突破,都需要大量重復枯燥的基礎工作,加上那么一點點運氣。”朱茂炎說。
那么甕安生物群中究竟有沒有動物呢?不懈的研究終于得到答案。此次在甕安生物群中發現的“貴州始杯海綿”是保存細胞結構的三維動物成體化石。在僅僅2-3立方毫米如“米粒”般微小體積上,其動物的細胞組織結構清晰易辨,完好的水溝系統保存精美,可以說,這一“成年”動物化石的發現,使得甕安生物群中是否有真正的動物化石這一疑問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美國科學院院報》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新發現”。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