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現后遺癥 基金子公司艱難謀轉型
摘要:原標題:野蠻生長現后遺癥 基金子公司艱難謀轉型 基金子公司的規模膨脹在2014年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僅2014年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
基金子公司的規模膨脹在2014年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僅2014年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就激增2.77萬億元,這也令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在2014年底膨脹至3.74萬億元。
令業內人士擔憂的是,雖然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飛速增長,但其根基并不牢固,“非標”產品占比過重導致基金子公司的業務結構畸形,其中潛藏大量風險。以某去年被處罰的基金子公司為例,業務風險逐步顯現的同時,員工也出現大量流失,此前的風光迅速演變成存續的艱難。在此背景下,部分基金子公司啟動轉型之路,不過,缺乏政策紅利的支持,基金子公司的轉型之路走得頗為艱難。
“非標”功與過
得益于“非標”業務的集中爆發,基金子公司迅速崛起,成為資產管理行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但也同樣受累于“非標”業務占比過重,基金子公司的前景飽受質疑。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在基金子公司高達3.74萬億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中,“非標”產品總規模為3.37萬億元,占比高達90.3%,這表明所謂基金子公司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其實就是大量“非標”產品涌入的結果。上海某基金子公司負責人表示,對于基金子公司而言,迅速做大資產管理規模是資管行業立足的根本,而政策變化給基金子公司發展“非標”業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說,沒有以通道業務為主的‘非標’政策優勢,就沒有基金子公司今天的資產管理規模。”該負責人說。
但也正是這種“非標”業務的急速擴張,讓業內外對基金子公司的發展有諸多質疑,以至于其被冠上“野蠻”生長的稱號。某基金分析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以“非標”產品作為行業擴張的切入口并沒有錯,但問題在于,一方面許多基金子公司為了快速做大規模,有意識地降低風險控制力度,導致大量高風險的項目進入到基金子公司之中,為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另一方面,“非標”產品的涌入,有很大因素是監管變化所致,伴隨著政策紅利的消失,這種業務結構畸形的狀況勢必不能持續,未來,基金子公司又靠什么來生存?
暗戰“轉型”
事實上,正是考慮到“非標”業務急速擴張的不可持續性,許多基金子公司在去年就開始謀求業務轉型。不過,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轉型之路頗為艱難。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子公司,從去年起就將業務轉型列為重要方向,但從目前的轉型情況來看,不容樂觀。該基金子公司員工向記者表示,公司曾將主動資產管理業務作為發展方向,但很快就發現,這塊業務不僅和母公司的專戶業務有較多重疊,而且子公司根本不具備優勢,發展起來困難重重。“資產管理業務中,人脈很重要,但過去一兩年時間里,為了擴張規模,子公司大量招攬的都是有‘通道’業務資源的人,現在想轉型才發現,這方面缺兵少將。”該員工感嘆道,“不僅如此,這方面業務子公司毫無競爭優勢,也只能是有一單算一單,不可能像‘非標’那樣快速增長。”
不過,從數據上來看,雖然轉型之路艱難,但基金子公司也已邁出堅實的一步。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至2014年底,基金子公司的標準產品資產規模已有3638億元,占比為9.7%;而若以主動產品和被動產品劃分,主動產品為1.51萬億元,占比達到40.4%,這表明基金子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正在逐步加強,主動管理規模及其占比上升;與此同時,通道業務增長趨緩,資管業務結構也正在逐步優化。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