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有鑄錢嗎?
摘要:陶短房 五代十國是介于唐宋之間的一個混亂時期,也是中國帝王時代錢幣制度最亂的時代之一。 為什么說“最亂”?因為那個時代流行的錢幣,既有唐代鑄造的&l

五代十國是介于唐宋之間的一個混亂時期,也是中國帝王時代錢幣制度最亂的時代之一。
為什么說“最亂”?因為那個時代流行的錢幣,既有唐代鑄造的“開元通寶”和各色年號錢,也有唐朝滅亡后各獨立王國繼續鑄造的唐式錢幣,還有大大小小各王國以自己名義鑄造的錢幣,既有銅錢,也有鐵錢、鉛錢,甚至泥錢。
五代的五個王國都至少鑄造過一種錢幣,而十國中倒有近1/3的國家,從誕生到滅亡,連一種錢幣也未曾鑄造過。
一般認為,十國中未曾自行鑄錢的有三個國家,即江浙一帶的吳越國、長江中游的荊南國和僻處山西的北漢國。吳越和荊南都沒有自己稱帝,而是向中原朝廷或周邊大國稱臣,它們(尤其前者)的財力是足以鑄錢的,但政治、經濟上都沒有撇開開元通寶和中原錢幣另搞一套的必要性。
唯獨北漢是個例外:這個國家是后周取代后漢建國后,原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不愿臣服,在自己領地山西建立起的割據王國,這個王國不僅自行稱帝,而且和同時代的中原王朝處于互不承認合法性的敵對狀態,關系惡劣,它之所以未曾鑄錢,原因只有一個—又窮又弱。
北漢開國皇帝劉崇原本是北漢的太原留守,建國時只擁有河東十二個州的地盤,即便天下太平的盛唐時節,人口最多時不過279100戶,經過安史之亂和五代的幾次大戰,人口越來越少,最后時竟只剩下35200戶,只及盛唐時的八分之一。這樣一個貧弱的割據王朝,僅僅因為北宋和契丹對峙,依靠契丹的庇蔭才得茍延殘喘于一時,否則恐怕根本無法維持四世二十八年的光景。
不過近來一些談論古錢幣的著作、報道,卻屢屢談及“北漢錢”,其中曝光率較高的,一是“漢元通寶”,二是“廣運通寶”,一些愛好者常常借這兩種“北漢錢”的存在,力圖為“北漢無鑄錢”的歷史定論翻案。
那么這兩種“北漢鑄錢”是否存在呢?先說“漢元通寶”。這種錢千真萬確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北漢錢”而是后漢錢。后漢只有劉知遠、劉承祐兩代皇帝,立國時間更只有短短四年,是被正史承認、歷史最短的“正統王朝”。“漢元通寶”是劉承祐乾祐元年(公元948年)用“開元通寶”的舊模翻鑄的,盡管北漢開國皇帝劉崇是劉知遠的親弟弟,劉承祐的親叔叔,但北漢畢竟不是后漢,將后漢錢訛作北漢錢,一如將蜀漢劉備、劉禪的鑄錢硬說成是西漢錢一樣,是不嚴肅的行為。
至于“廣運通寶”,迄今只有零星收藏者宣稱“淘到”,“廣運”是北漢最后一個皇帝劉繼元的最后一個年號,當時北漢已經風雨飄搖。即便真有“北漢錢”,最不可能的也正是“廣運”。那枚語焉不詳的“廣運通寶”倘非好事者偽造,則或是別的以廣運為年號者所鑄:按歷史上共有四個“廣運”年號,其中后梁蕭琮在第一個“通寶”—開元通寶誕生前,而另外兩個“廣運”—西夏開國皇帝元昊和大理國段正嚴,都是有可能鑄造這種通寶的。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大洋網-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