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鄉土文化 老照片

重慶發現清臺灣知府黃開基墓內碑

2015-03-19 15:48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重慶發現清臺灣知府黃開基墓內碑 兩塊扣合在一起圖片由重慶市永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提供  本報重慶3月18日電 通訊員蘇鴻、記者張國圣從重慶市永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

原標題:重慶發現清臺灣知府黃開基墓內碑 兩塊扣合在一起

圖片由重慶市永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提供

  本報重慶3月18日電 通訊員蘇鴻、記者張國圣從重慶市永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獲悉,黃氏后人16日在修復清臺灣知府黃開基墓時,意外地發現兩塊記載著黃開基生平事跡的內碑。這一發現為確認和更正黃開基生卒年代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的文史資料對黃開基的介紹為生于1787年,卒于1854年。清道光中舉,1833年任福建平和知縣,1851年任臺灣知府,1854年告病還鄉,病故于永川,墓葬于五間鎮盤龍橋。“根據內碑所記載內容來看,目前可查的文史資料上記載的黃開基生卒年代是有誤的。黃開基的生卒年代應為1790—1856年。所以,此次內碑的發現,其意義無疑是十分重大的。內碑上所記載的內容,為確認和更正黃開基生卒年代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資料。”區文管所副研究館員王昌文說。

  位于永川區五間鎮盤龍橋的黃開基墓在20世紀70年代受到嚴重損毀,正碑蕩然無存,僅留有封土堆和部分拜臺墻基。近年來,修復黃開基墓被提上議事日程。經過前期準備,修復工作目前已經正式啟動。3月16日,工作人員在原墓墻基礎下發現了兩塊扣合在一起的內碑。內碑上塊面書:“誥授中憲大夫,欽加道銜,賞戴花翎,黃公諱開基,字丕受大人之墓。”落款“皇清咸豐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祀男,同知體元;國學惠元;監生保元;教諭續元、樞元”。內碑下塊面書“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欽加道銜、賞戴花翎,候補知府,黃公諱開基,字丕受,生于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戌時。歿于咸豐六年臘月初七日亥時,丁已年四月二十八日葬于獅子山之右。”內碑字體工整,均為陰刻楷書,并涂以朱砂,雖深埋土中百余年,當日挖出時,朱砂仍鮮紅如新。

  永川區文物管理所已于當日將兩塊內碑運回文物庫房并妥善保管,日后將擇機對外展示。文物管理所還將按1∶1比例復制該內碑,埋入原地。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武隆县| 武功县| 调兵山市| 绥芬河市| 麻栗坡县| 财经| 奇台县| 武功县| 台中县| 盖州市| 江西省| 安陆市| 武清区| 宁武县| 丰台区| 麦盖提县| 吉安县| 滦南县| 弥渡县| 独山县| 通山县| 安平县| 泾阳县| 南川市| 宝坻区| 中阳县| 龙山县| 治县。| 汶上县| 丰都县| 河西区| 沅陵县| 邵东县| 仲巴县| 浑源县| 天台县| 府谷县| 永修县| 潮州市|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