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講過去
摘要:□ 謝蔚博 常聽80歲的爺爺講過去的事情,他講得津津有味,我聽后回味悠長。爺爺生在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兩年,在洪河岸邊的農村度過了饑寒交迫的童年。少年時代,他以一年一
□ 謝蔚博
常聽80歲的爺爺講過去的事情,他講得津津有味,我聽后回味悠長。
爺爺生在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兩年,在洪河岸邊的農村度過了饑寒交迫的童年。少年時代,他以一年一斗谷子和一斗秫秫的學費讀了幾年私塾。西平剛解放,爺爺免費到縣城上了中學,一班幾十個學生,每周都要自帶干糧和燒柴,同學們輪流熱飯,到了周末,有時帶的干糧發了霉,也得將就著吃。
爺爺大學學的是農業,正趕上大躍進時候,學校響應大煉鋼鐵的號召,有時幾個月在山里伐木,或去水庫工地勞動,不經意向別人說了一句:“母親在家餓得走不動了。”被學校里的工作組知道后,差一點被打成“右派”,畢業被分配到遂平縣關王廟公社農技站工作,不久又調到最偏遠的石寨鋪公社農技站。石寨鋪農技站設在離公社幾公里遠的黃莊廟農業試驗場,當時農場有十幾個人,十三間草棚,其中兩間由農技站使用,一間為辦公室,一間是倉庫兼爺爺和另一人的住室。站里的主要設備是一支水銀溫度計、一個上面配發的量雨器、一個自制的風向標。平時的主要工作是參加農場勞動,偶爾也陪著公社領導給群眾講些科普知識。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爺爺把奶奶從老家接到農場參加勞動,以后有了爸爸、兩個姑姑和叔叔。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為了解決農民吃飯穿衣問題,石寨鋪公社書記陳少賢要求爺爺協助他大力推廣“紅薯下蛋”和“棉花營養缽”技術,爺爺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糧食高產了,棉花豐收了,爺爺卻進了公社造反派的白專道路集訓班,還是在陳少賢書記的一番斡旋下,造反派才結束了對爺爺的白專道路集訓,后來爺爺回農技站工作,奶奶帶著爸爸和大姑去了附近的萬莊大隊王松莊落戶。
1970年的春末,石寨鋪公社北部下了一場罕見的冰雹,從凌晨四點到第二天上午九點,爺爺與陳少賢書記步行查看了受災的六個大隊,大部分人要把砸成光稈的棉花、西瓜等作物犁掉,爺爺果斷要求他們留下,只犁掉砸毀的春玉米和谷子,結果是西瓜和棉花重新發芽后,獲得了與過去一樣的收成。
為提高糧食產量,爺爺向公社建議辦種子基地,經過批準后,1973年在臨近宿鴨湖的老徐莊創辦了糧種基地,他帶領二十幾個從各大隊選調的農民技術員,還有剛分來的十幾個城市知識青年,燒野草、割蘆葦、挖溝渠,硬是在一片荒地上開墾出幾百畝種子田,到1975年,全公社基本實現了良種化,取得了畝產平均提高100多斤的好成績,當時駐馬店地區在石寨鋪公社召開了糧種繁育現場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級對鄉鎮七所八站改革,鄉鎮農技站成了條條不要、塊塊不管的“無娘孩”,經費、工資被拖欠,職工成了不穩定因素。領導安排已在石寨鋪鄉里工作的爺爺帶領農技站人員搞經營,服務三農,鄉里幫助辦了經營證,無償給了門面房,在農技站工作的姑姑對搞經營想不通,奶奶也抱怨他自找麻煩,站里的其他人員也不愿意。爺爺單槍匹馬地開始了經營,一邊賣化肥、種子、農藥,一邊指導農戶科學種田,局面很快打開,生意十分紅火,其他人也被帶動起來,這件事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家的經濟狀況。
新世紀初,退休后的爺爺帶著奶奶回到了老家西平縣,本該頤養天年的爺爺卻悶悶不樂,飯吃的少了,人也瘦了許多。還是奶奶了解爺爺,讓爸爸在縣城旁邊給爺爺買了一塊土地,種蔬菜、栽花木、育樹苗,忙得不亦樂乎;豐收的蔬菜多數送給了親戚鄰居吃,花木也賣了不少錢,小樹苗慢慢長大,地也大大升值,奶奶經常嘮叨爺爺到了地里就忘記吃飯和休息,說他見了地就沒命,爺爺總是笑著說:“我一輩子就愛農業,愛土地,愛干活。”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