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氣科學術語首次完成藏語文編譯
摘要: 原標題:中國大氣科學術語首次完成藏語文編譯 三成譯語屬首創 新華網拉薩3月23日電(記者 許萬虎、黃興)《大氣科學名詞》(漢藏對照本)23日在拉薩首發,標
原標題:中國大氣科學術語首次完成藏語文編譯 三成譯語屬首創
新華網拉薩3月23日電(記者 許萬虎、黃興)《大氣科學名詞》(漢藏對照本)23日在拉薩首發,標志著中國大氣科學術語首次系統完成藏語文編譯工作,填補了大氣科學藏文名詞術語研究的空白,有助于提升青藏高原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科技知識普及能力。
本書編譯委員會主任索朗多吉在當日的首發式上說,編譯工作由西藏本土氣象及藏語文專家承擔,以《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漢文版為藍本,歷時5年編譯完成,書中內容包括大氣、大氣探測、天氣學、氣候學等八大類,共2401詞條。
索朗多吉說,編譯委員會專家不僅對大氣科學專業術語進行了藏漢對照翻譯,還做了詳實的藏語注解,基本實現了大氣科學藏語文術語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比如‘天氣’和‘氣候’,藏語中只用同一詞匯表達,編譯過程中,專家們分門別類,針對相似氣象詞匯之間的細微差異,呈現出不同的藏語表述”。
“編譯過程中還具有可貴的獨創性,其中三成譯語屬藏語文歷史上首創的詞匯。”本書編譯委員會成員朗杰卓嘎介紹,許多大氣科學專業術語在藏語文中沒有對照詞匯,因此專家在充分理解相應漢語詞匯原意的基礎上,根據藏文特殊的構詞方式,獨創了許多新的藏文詞匯。“今后氣象部門將在氣象科普實踐中逐漸幫助基層農牧民理解、運用這些詞匯”。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獨特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變的天氣氣候環境,是中國氣象災害的易發區和重災區;此外,青藏高原還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生態環境的脆弱區。
“高原氣候研究是世界大氣科學研究中的難點。”西藏自治區氣象局黨組書記王鵬祥說,西藏在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過程中,離不開大氣科學知識的支撐,《大氣科學名詞》(漢藏對照本)的出版,有助于提升西藏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效率,同時提高大氣科學知識在西藏民間的傳播普及。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