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構建中華玉美學傳承優(yōu)秀玉文化
摘要: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汪永基)在玉蘭花四處溢放之際,我國20余位知名學者、玉學專家日前在北京舉行“中華玉美學研究探討觀摩座談會”,提出構建中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汪永基)在玉蘭花四處溢放之際,我國20余位知名學者、玉學專家日前在北京舉行“中華玉美學研究探討觀摩座談會”,提出構建中華玉美學,傳承優(yōu)秀玉文化。
據玉學專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玉文化研究委員會主任于明介紹,關于中國傳統(tǒng)玉文化的研究和認知已經進入公共社會的層面。他說:“這是我國研究玉文化領域中分量最重、議題最廣、代表性最強的一次關于玉美學的專題探討,并首次嘗試性提出我國玉美學學科構建、框架內容、傳承發(fā)展、審美標準和歷史與當代意義等課題。”
專家介紹,在世界范圍內有關“東方美玉”的稱謂即指我國傳統(tǒng)玉文化的精髓作品與深厚內涵,因其近萬年的“譜系不亂”流傳不息,早已深入人心而影響著根深蒂固的中華民族精神。有專家進而闡述,中華玉文化在其傳承有序的積累中強大地支撐了民族美德,使玉文化的深遠影響力獨立璀璨于世界民族之林。
寶玉石專家、北京大學王時麒教授評判玉美學標準時強調,玉美學體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在不同審美對象的人群當中也應有一個基本的美學判斷標準,如寶玉石鑒賞時首先需要選擇“顏色、質地、透明度、光澤、雜質、裂度和重量等因素,這就是寶玉石美感判斷的基本標準。他說:“古人言君子佩玉,就是要明示做人的審美價值取向,就是以玉之美德為標準。”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