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鄉土文化 老照片

周代始官員70歲退休

2015-03-31 17:15 來源:燕趙晚報 責任編輯:xmx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周代始官員70歲退休 明朝首將退休年齡提前至60歲  如今,“延遲退休”這個話題在社會上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翻看我國古代歷史,關

原標題:周代始官員70歲退休 明朝首將退休年齡提前至60歲

  如今,“延遲退休”這個話題在社會上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翻看我國古代歷史,關于退休年齡的話題,很多朝代都存在著差異。那么,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古代,延遲退休誰說了算?

  古代退休制度是啥樣?

  古代退休年齡是多少歲?我國是規定退休年齡較早的國家。《禮記·曲禮(上)》中有這樣的文字:“大夫七十而致事”,這說明早在周代便規定了退休年齡。70歲退休,其實是約定俗成,到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這一人事制度才有了法律內涵。時御史中丞沈淵表奏:“百官年老七十者,皆令致仕。”

  退休年齡發生變化出現于明朝。朱元璋(明太祖)當了皇帝后,對舊的人事制度作了較大調整,其中規定了新的退休年齡。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二月,朱元璋“命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將退休年齡提前至60歲。

  5年后,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八月,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將相當于今部隊、警察系統的中下級官員退休年齡提前至50歲。

  但朱元璋規定的退休年齡在明代200多年間并沒有一直貫徹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后即恢復“70歲退休”古制。此后不斷反復,但明代退休年齡基本上是60歲以上。

  在明代朱樘(明孝宗)當皇帝時,還出現了類似今天“內退”的規定:凡主動提出退休的官員,沒有年齡限制,即使40歲提出退休也會被批準。

  延遲退休的爭論歷代都有

  古代雖有關于退休的制度,但許多時候,并不怎么按制度辦事,官員到了退休年限,皇帝照樣強制延遲。如元朝的郭守敬,年逾古稀屢次申請退休,但就是得不到批準,最終86歲時死于任上。

  這樣的例子在歷朝歷代比比皆是。于是,延遲退休的爭論隨即出現。在不斷的爭論中,正反兩派各持己見。

  覺得延遲退休合理的官員認為,最好實行終身制。這些古代官員的理論依據是,“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延遲退休,或不退休,才能既顯榮又得祿。

  唐德宗時的宰相崔造,原本退休了,退休不能“顯榮”了,趨炎附勢者不上門。他很難承受這種失落感,終于耐不住寂寞,又復出繼續工作。

  清朝光緒時,廣東南海有個九品官俞鳳書,家人多、負擔重,年過80歲還在巡檢職位上賣老命,為的就是“得祿”。上司幫他想轍,安排他署理全省有名的肥缺——征收“漁稅”,攢一筆外快回鄉養老。

  持反對意見的官員們則要求,一切都應該按照制度來。他們的理由主要有3條。一是工作到了一定年限,身體會生病,就應該退休頤養天年;二是如果不按照退休制度執行,那么早前制定的制度就會失去公信力;三是在退休后,老官員們有大把的時間讀書寫作。

  魏晉時期,揚州從事史(相當于現在的紀檢工作者)何子平反對延遲退休。他的母親住在會稽,已有80歲的高齡,按照規定,兒子應退休回家奉養老母。主簿顧愷之勸他別退,何子平不肯。顧愷之又建議他回會稽后,在縣政府求個公職,既有俸祿可取,又方便就近奉養母親。何子平還是搖頭,認為不能做這種投機取巧的事。何子平退休后,完全靠體力勞動養活老母和自己。

  南宋孝宗時,有個尚書郎鹿何,他反對延遲退休的做法更為尖銳:剛過不惑之年就提前退休,回家后在堂上掛了一塊匾,書“見一”兩字。出自“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的典故,意在諷刺那些嘴上說退休、私下里卻支持延遲退休的人。鹿何反用其意,表明心跡,可謂旗幟鮮明,另辟蹊徑。

  拒絕退休唯恐生存尷尬

  在古代,“職工”因為養老金缺乏保障而拒絕退休,也不乏退休后出現的生存上的尷尬事。

  漢朝世代都是郡吏的孟嘗,在合浦太守任上因病退休,因為沒有收徒講學的本事,只能下田耕作,做了大半輩子的自耕農。

  唐代的例子更多。如孟郊、賈島都以詩風清峭瘦硬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又都是在副縣職任上退休,最后都因生活無著、貧病交困而死。韋應物因病從櫟陽(今陜西臨潼)縣令任上退休后,因沒有住房,便只能借住長安西郊的善福寺茍延殘喘。還有名列“初唐四杰”的盧照鄰,在新都縣尉一職上退休后,寓居太白山的一個草屋,窮困潦倒。盧副縣長沒有家底,又沒有養老金,全靠朝中顯宦不時送來藥品衣物,才屢次渡過難關。

  小官也就罷了,在宋仁宗時期做過宰相的杜衍,為官清正,一生“不殖私產”,退休后沒有住宅,便長期借居南京(商丘)車院(教習馭車技藝的單位,近似后世的駕校),直到去世。

  這種情況直到明朝時期才得到改善。明初規定,三品以上官以本品致仕;四品以下并現職任滿三年而無大過者,可升一等致仕;若有過而不稱職者,以原級致仕。

  致仕官在禮儀上受尊重,在宴會、祭祀等活動中,仍享有該品的禮遇。明初執行“仕官食原俸”的規定,但不久就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不領取俸祿、但享受本品豁免賦役的權利。如果家中實在貧寒到不能生存,則“有司月給米二石,修(終)其身”,退休官員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之后的清朝也基本延續此種制度。

  大部分官員自覺請辭

  然而,大部分歷朝官員一到退休年齡都自覺請辭,有的甚至年齡還不到,也主動讓賢。明弘治年間,明孝宗就曾專門下詔:“自愿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古代官員們提前退休的原因主要是身體情況欠佳,如唐代開國名將李靖,因傷病纏身的緣故,提前在64歲時就“告病還鄉”,被皇上恩準。

  當然,也有一些官員提前隱退是為了規避政治風險,比如范蠡,他輔佐越王勾踐成功剿滅吳國,一雪前恥,但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是該急流勇退的時候了。于是一個月黑風高之夜,范蠡攜帶金銀細軟,率領家屬和仆從,駕一葉扁舟泛于江湖,成功跳出那片是非之地,實為明智之舉。

  明朝的開國功臣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于是在洪武四年,他剛滿60歲就要求退休。朱元璋很高興地派人把他送回家鄉,還給了不少賞賜。

  還有一些官員提前退休是因為自己本就無意于功名利祿,比如我們熟悉的陶淵明,一生向往田園生活。還有南朝梁代的陶弘景,36歲便提前退休,自號“華陽隱居”,過起了逍遙的隱居生活。梁武帝即位后,派人請他出山做官,陶弘景便畫了兩頭牛,一頭牛悠閑自在地吃草,另一頭卻被人套著籠頭,牽著鼻子鞭打驅使,他還在畫上寫了首詩:“眼前流水自悠悠,歇臥偷閑戀綠疇。笑看金籠牽鼻去,等閑落得用鞭抽。”陶弘景借畫和詩表明自己歸隱山林的決心。

  梁武帝一看,深知其意。雖沒有請他出來為官,但梁武帝還是經常以書信方式請教朝廷大事,因此陶弘景還被人稱作“山中宰相”。

  ——據《內蒙古日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燕趙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上思县| 公主岭市| 洪江市| 铜鼓县| 隆尧县| 重庆市| 迁西县| 无锡市| 穆棱市| 辽宁省| 云阳县| 株洲县| 诸城市| 无锡市| 体育| 永平县| 南城县| 饶阳县| 万山特区| 邛崃市| 仪征市| 合阳县| 夹江县| 高密市| 凤庆县| 萝北县| 纳雍县| 土默特右旗| 新建县| 施甸县| 行唐县| 项城市| 江孜县| 元氏县| 新晃| 鄂托克前旗| 南漳县| 烟台市| 辰溪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