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買東西用銀子是誤區
摘要:原標題:古人買東西用銀子是誤區 明朝前金銀用于國家儲備古裝劇武俠劇從來就不缺人氣,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虛構三分真。如果說有“三分真”的話,那就是少許的文
古裝劇武俠劇從來就不缺人氣,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虛構三分真。如果說有“三分真”的話,那就是少許的文史背景。觀眾們不會相信世間真有摧枯拉朽的“降龍十八掌”,更不會相信還有“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高科技”。可是,若劇中出現了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則情形自會不同。比如,如今的古裝劇讓不少人誤以為古人出門花錢就是花銀子,那么,銀子真是古人隨身攜帶的貨幣嗎?
歷史上,白銀正式成為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說,令狐沖使用銀子買酒喝,那是可能的,喬峰、郭靖、楊過、張無忌等大俠動輒掏出白花花的銀子,則絕無可能。
中國秦漢時期實行的是單一貨幣,就是制錢,如刀幣、五銖錢等。唐代開始錢帛并用,錢幣有“開元通寶”等,大宗交易則使用“綾”、“綃”等絲織品(帛)。白居易詩里提到的例子很多,如“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等。兩宋貨幣也是以制錢為主,中后期又增加了紙幣,即交子、會子和關子,但結算單位還是論“貫”(一貫等于1000文制錢)。元朝曾鑄過少量銅錢,但貨幣流通主要靠紙幣,其鈔法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階段。
以上朝代的金銀并不在市場上流通,而是作為國家儲備、鑄成各種金銀器皿以獎賞臣下或收藏的。如《唐書》里常見皇帝賜某人金銀器若干;宋代則出現金瓜子、金葉子、金錠、銀錠等形狀各異的金銀鑄品;南宋名將張俊也曾將搜刮來的銀子鑄成巨大的“沒奈何”存放在家里,目的就是為了防小偷。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鄭州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