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高淑英近30年的堅守
摘要:近30年的堅守——訪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高淑英□晚報記者 李楊 文/圖 高淑英在清潔墓碑。 紀念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某個角
近30年的堅守
——訪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守墓人”高淑英
□晚報記者 李楊 文/圖
高淑英在清潔墓碑。
紀念碑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某個角落默默無聞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不為大眾所關注、熟知,他們的奉獻與付出卻是維護社會平安和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是一群孤獨的守望者,他們守望崇高美好,守望幸福安寧。在清明節即將到來之即,記者來到竹溝革命烈士陵園,走近這些孤獨的守望者,傾聽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
高淑英是
陵園內年輕的“元老”
4月1日清晨,天空下著小雨。確山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內,47歲的高淑英拿著一把大掃帚,打掃著墓區的衛生。29年了,高淑英和幾個同事一起守著這座陵園,盡心地守護著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守墓人”一般都是年長的男性,而且一提到“守墓人”,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這樣的畫面:在月黑風高的夜里,一個佝僂著背、白發蒼蒼的老者行走在墓碑林立之間……其實,現在人們所說的“守墓人”,就是墓地的工作人員。
因此,剛見到高淑英的時候,記者著實有些驚奇。眼前的這個個子嬌小、溫溫柔柔的女人就是“守墓人”?其實,今年47歲的高淑英是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內年輕的“元老”。1986年,18歲的高淑英被招聘到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工作。她的工作是打掃衛生,接待和服務來訪客人。每逢節假日,祭掃者增多,前一天要精心準備,擦拭墓碑、準備飲水、打掃墓區。
“剛工作的時候,我們4個女孩住在一個房間。由于廁所離我們住的地方有300多米遠,半夜上廁所的時候我們4個女孩會結伴而行。即便如此,我們也常常嚇得叫出聲來。”高淑英說,不過慢慢地,她就適應了這里的工作。
傳承先烈們的不朽精神
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子,在烈士陵園工作,有著許多特殊的故事,比如高淑英第一次擦拭烈士墓碑時,手一碰墓碑頭皮就發麻,汗毛都會豎起來,可當心里悄悄地念叨著烈士的名字,想想他們為解放中原浴血奮戰時的崇高精神,看看同事們全在清潔,就不那么害怕了。慢慢地,為烈士清潔墓碑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每次清潔的時候,她心里更多的是對先烈的敬仰和緬懷。
很多人不理解,高淑英年紀輕輕怎么愿意到這偏遠、孤寂的墓園來工作。“誰都不愿意來,但總要有人來吧,所以我就來了。”在高淑英眼中,雖然烈士陵園是墓園,但也是正氣集結的地方,這里埋葬的都是為國家解放和建設事業付出生命的烈士。
剛開始上班的時候,工作條件很差,沒水沒電,生活艱苦。盡管如此,高淑英等人從沒抱怨過,一直孤獨地堅守。
在陵園,每3天需要值一個夜班。高淑英也習慣了一個人住在陵園,每天清晨起床,打掃陵園,清理衛生,養護烈士墓……重復著單調而繁重的工作。
作為一名“守墓人”,高淑英覺得能守護這些為革命事業獻身的烈士,是一種光榮的使命。
高淑英很敬業,對每位烈士的安葬地點、每個骨灰盒的存放位置都很清楚。在她的帶領下,記者瞻仰了部分烈士墓及骨灰盒。
“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讓烈士有一個干凈的安息環境,是活著的人唯一能為他們做的事情了。”交談中,高淑英看似普通的一句話,讓記者立即對其充滿敬意。
高淑英心中有一個夢想,也是她對自己的要求:“把英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把英烈的精神更好地傳承,讓愛國主義教育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寒來暑往,高淑英守護著烈士們的忠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先烈不朽的精神。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