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英雄廣場的前世今生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莊嚴肅穆、潔凈的烈士陵園。 上蔡縣新世紀學校的孩子緬懷革命先烈。 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孫愛華在打掃陵園衛生。 烈士陵園碑清明節是集人們懷念與感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莊嚴肅穆、潔凈的烈士陵園。
上蔡縣新世紀學校的孩子緬懷革命先烈。
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孫愛華在打掃陵園衛生。
烈士陵園碑
清明節是集人們懷念與感恩的傳統民俗節日。通常人們在清明前或清明時,為革命先烈敬獻花圈,為逝去的親友掃墓祭奠,為先祖燒香祭拜,以表達敬意、孝意和哀思。在這個重德、重孝、重恩的傳統節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上蔡縣開放性紅色游覽林園景區——英雄廣場。
位于上蔡縣蔡都鎮興業路北側的上蔡英雄廣場(原名烈士陵園),烈士墓碑掩映在草木蔥翠的園林里,亭堂、廣場、花架布設相間,營造了莊嚴肅穆、潔凈的園林景觀,是上蔡縣廣大人民節日抒懷、追思懷遠,宣傳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感恩教育的圣地,也是人們假日游覽、健身娛樂的文化公園。
上蔡烈士陵園2009年更名為英雄廣場
“上蔡縣烈士陵園建于1957年,于2006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改建后,陵園廣場、烈士紀念壁、烈士事跡陳列室、烈士墓區區劃分明。有名烈士墓8座,5座為長臥形,3座為橢圓形,墓碑上書有烈士姓名、生平事跡。無名烈士墓65座,墓碑上書有“革命烈士之墓”。
3月31日上午,記者見到了烈士陵園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朱盤松。朱盤松一邊帶領記者參觀烈士陵園,一邊介紹。2006年,上蔡縣委、縣政府根據人民群眾的意愿和城建發展的需要,投入250萬元,對陵園內房屋、圍墻、墓區進行了整修和美化。改建后的陵園,增擴了一個開放性廣場,繪制了烈士紀念壁,對烈士墓進行了高規格的修葺,重立了墓碑,并進行了道路硬化,區間綠化,全方位美化,集人文、園林、地理于一體。這不僅充分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景仰和尊崇,而且從長遠著想,把陵園打造成開放性紅色游覽林園景區。
上蔡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陵園建設進行規范化管理,陵園的更名問題也在群眾的共同意愿下,于2008年進行了一年的醞釀和研討,在上蔡縣主要領導的直接關心和參與下,上蔡人民紛紛獻計獻策。2009年春天,上蔡縣烈士陵園在征得烈士后代和各界人士的同意下,正式更名為英雄廣場。
2011年,該縣又陸續投資144萬元對陵園墓區進行了擴建、綠化,陵園內現有革命士墓160座,其中有名烈士墓19座,無名烈士墓141座。
來這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寇文模,我縣第一個地下黨支部書記。生于1894年,1929年入黨。曾任地下黨支部書記、特支書記、縣委書記等職。在民主革命時期,積極領導我縣地下黨的斗爭,多次被捕入獄,遭受敵人的酷刑折磨。1947年4月犧牲于國民黨信陽監獄,時年53歲。”當日上午10時,烈士陵園迎來了一批小客人。他們來自上蔡縣新世紀學校。鞠躬后,孩子們圍在烈士墓碑前,聆聽老師講解關于烈士的故事。佩戴在孩子們身上的鮮艷的紅領巾隨風舞動,如同盛開的石榴花,寄托著對烈士的思念。
“革命先烈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英名、他們的革命精神、他們英雄的形象、他們的豐功偉績,將永垂不朽,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們。”新世紀學校二年級教師胡蘆丹告訴記者,學校每年都會在清明節前帶孩子們來陵園參觀。
2014年9月30日是我國首個烈士紀念日。據朱盤松介紹,當日9時,上蔡英雄廣場松柏肅立,菊花怒放,公祭革命烈士儀式隆重舉行。該縣四大班子領導及機關全體同志,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縣人武部、縣武警中隊、縣消防大隊的官兵和縣二高的師生代表及部分群眾代表參加了公祭活動。
公祭活動在激越雄壯的歌聲中開始。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之后,全體人員向革命烈士三鞠躬,大家在烈士陵園依次瞻仰革命烈士墓、紀念碑和烈士遺物,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今年第一個來掃墓的是王清軒烈士的家屬。”據烈士陵園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張二妮介紹,從3月26日開始,每天都有近600人到烈士陵園參觀,每年清明前后,都會有黨員、武警戰士、學生、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陵園參觀掃墓,陵園全年接待參觀群眾100萬人次。
“作為從事陵園保護管理的工作者,我們的切身感受就是對于烈士精神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每年一批批學生來這里宣誓掃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對英雄精神的傳承。國家確定烈士紀念日,并定于9月30日,與國慶節連起來是非常好的安排,便于人們在慶祝國慶之前弘揚烈士精神。”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孫愛華告訴記者。
“我們對烈士
有很深的感情”
“陵園內安放的大多是豫南戰役、開封戰役中犧牲的烈士的遺骸。”正在烈士陵園打掃衛生的孫愛華放下手中的笤帚告訴記者,“我們對烈士有很深的感情。”
“為了褒揚革命先烈,進行傳統教育,上蔡縣民政局編寫了《上蔡革命烈士英名錄》,記載上蔡縣274名為革命事業而壯烈犧牲的烈士,包括建國前犧牲的65名、建國后犧牲的209名。這些先烈,有的在刀光劍影、戰火紛飛的戰場上,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惜流盡最后一滴血;有的在敵人的牢房里、血腥的刑場上,面對敵人的酷刑,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有的為保衛祖國神圣領土不受侵犯,獻出了自己的青春;也有的為保護社會主義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而以身殉職。”提起陵園里的烈士,孫愛華一臉的敬佩之情。
“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負責烈士陵園紀念館建筑物的建設維護與環境美化;負責烈士骨灰的安放和保存;負責烈士文物檔案的建立與保管;負責烈士紀念活動的組織;負責開展其他相關社會服務等。”孫愛華告訴記者,她和張二妮及其他6名工作人員是2008年擴建烈士陵園時到陵園工作的。幾年來,她們形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晨一上班,人手一把大掃帚,清掃陵園,為來園群眾營造一個優美的環境。
記者看到,改建、擴建后的烈士陵園,種植了雪松、冬青、樟樹、廣玉蘭、百日紅、日本櫻花、柏樹、國槐等風景花木,保證了烈士陵園四季常青,莊嚴肅穆,使之成為集紀念、教育、宣傳、游覽、休閑于一體的陵園。
“時下全國正在提倡綠色低碳、文明平安的祭奠方式,我們也希望市民以供奉鮮花、水果代替傳統的燒紙、焚香、放鞭炮等不安全祭祀方式,以獻束花、敬杯酒、唱支歌、吟首詩等健康時尚的方式來寄托哀思。”朱盤松告訴記者。
臨近中午,記者告別朱盤松。離開烈士陵園往前走,記者看到,烈士陵園前的廣場上熱鬧非凡,尤其是廣場的健身器材上都站滿或坐滿了人。這邊,兩個孩子在比誰做得更多;那邊,老兩口邊鍛煉邊聊天,好不熱鬧。
另一旁,一群市民正在不亦樂乎地跳著廣場舞,大部分是年紀大的人,他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記者與來跳舞的劉大媽交談,她說:“天暖和了,出來鍛煉鍛煉,透透氣,很舒服。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感激他們。”其他人也都是這樣的感受,人們在整齊的隊伍和歡快的節奏中,鍛煉著自己的身體,成為廣場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又是一年清明時, 總有一些人,即使逝去了,還活在我們心中。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感恩、懷念他們。記者希望這種感恩和懷念化為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增強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激勵我們有更大的信心更好地生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