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河邊,那一片希望的田野
摘要:汝河,在驛城區諸市鎮魏莊村轉了幾道彎,向東流去。3月26日,陽光明媚,汝河的涓涓河水緩緩流動,兩岸油菜花香撲面而來。驅車從諸市街向西,跨過汝河橋,順著一條水泥路,再向北走1公里,就到了魏莊村。
魏莊村的蔬菜大棚成一景。
□晚報記者 劉 鵬 戶向陽 張麗麗 文/圖
汝河,在驛城區諸市鎮魏莊村轉了幾道彎,向東流去。
走進魏莊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蔬菜大棚、一排排葡萄架。蔬菜大棚和葡萄架構成了一幅現代農業的景象,讓春日的田野顯得更加充滿希望和生機。“75·
大棚里的笑聲
施工、種苗、采摘……魏莊村生態農業種植園,一片繁忙的景象。笑聲不時從一個個大棚中傳出。記者聞聲走進去,一行行青翠欲滴的黃瓜映入眼簾。幾名農家女子正在采摘新鮮黃瓜。看到記者前來采訪,一名女子邊摘黃瓜邊笑著說:“來,給俺拍張照片。”
這片園區共880畝,由晉開集團投資1000萬元興建,已初具規模。園區內,兩座智能溫室已投入使用,溫室內的葡萄苗和蔬菜苗長勢旺盛。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智能溫室都能準確控制室內溫度,主要用于育苗,還可以種植各樣蔬菜、果樹,一年四季均可成熟。“以后還要建4座。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智能溫室。”園區負責人趙繼成說。
智能溫室的西側是幾十座蔬菜大棚,工人正在忙著采摘,一車車番茄、黃瓜不停地外運。
4個蔬菜園區占地2000多畝、葡萄種植1000多畝、大型養殖廠3個、傳統釀酒廠1個……從數字看發展,魏莊村不僅是諸市鎮的一顆“明珠”,而且在全市農村中也不多見。特別是2000多畝的蔬菜園區,足以和山東壽光一些蔬菜種植村“較量”。
魏莊村在 “奔跑”。這是記者來到這個村的感受,也是村民們想說的話。
“75·
全村除袁灣自然村因村民躲在村里的“沙丘”上無一人遇難外,其余8個村都有人被洪水沖走。
洪水給魏莊村造成的創傷,使得魏莊村經濟發展緩慢,多年來一直是省級貧困村。幾年前,村民出行還十分困難。村民外出的唯一道路,必須要跨過汝河,而河上只有一座漫水橋。遇到下雨天,村民想外出都不容易。
魏莊村的發展,從2012年開始提速。3年時間,魏莊村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
早生華發換來“芝麻開花”
魏莊村在“奔跑”,“領跑人”就是趙萌。
1977年出生的趙萌,雖然沒有經歷那場特大洪水,但洪水給村里帶來的創傷,他常聽村民們說起。趙萌家和村里很多村民家一樣,多年來一直非常貧困。為了改變家里的經濟狀況,他很早就外出打工。有了經驗和資金后,他回到村里,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相繼創辦了食品公司、手袋加工廠等企業,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2011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前,魏莊村的老支書和幾個老黨員多次找到趙萌,說他見過世面,又有經營頭腦,想讓他擔任村里的“領頭人”。在鄉親們的勸說下,趙萌參加了當年的村“兩委”班子選舉,并順利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
“鄉親們信任我,我絕不能讓鄉親們失望!” 趙萌說。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經過認真分析,確定了村里的發展思路:依托當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優勢,走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的路子,帶領村民致富。
2012年對魏莊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當年3月,村里決定與益農豐達合作建生態蔬菜園區,需要流轉200畝土地。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趙萌出資帶著27名村民代表到山東省壽光縣考察。回來后,他無數次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生態蔬菜園區很快建成,并且當年就有了收益。
2013年春,趙萌又為魏莊村謀劃新的發展目標。考慮到魏莊村地處駐馬店郊區,他決定在村里搞特色種植。他前后組織幾十名代表到陜西省多個高科技農業種植園考察,隨后又到河南省農科院咨詢論證。河南省農科院一位種植葡萄的專家被趙萌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的誠心感動,決定免費提供技術。然而,很多村民對此并不買賬。
“沒人敢種,我種。”2013年3月,通過土地流轉,趙萌先種了100畝葡萄。同時,他拿出70萬元錢幫助沒有資金的村民整地、拉鐵絲、購買葡萄苗,并向村民承諾,掙錢算村民的,賠錢算他的。在他的帶動下,300畝集采摘、觀光、鮮食、釀酒于一體的葡萄種植基地很快種上了優質葡萄。
2014年,魏莊村葡萄大豐收,平均每畝收入達1.2萬元,經濟效益相當于傳統種植收入的近10倍。
幾年來,通過趙萌的不懈努力,魏莊村先后與一家家大企業合作。
魏莊村各口莊的老莊臺立體生態農業園是魏莊村通過土地流轉招引的另一個生態農業大項目。項目投資總額3.69億元,占地2400畝。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帶動加工、運輸、餐飲、旅游等二、三產業發展。時下,這個農業園已建成大棚幾十座。
2013年秋,趙萌得知河南50強企業之一的晉開集團要在南陽搞大面積土地流轉的消息,覺得此項目對魏莊村的發展有利,就向相關領導匯報,并連續6次到晉開集團總部洽談,最終促成晉開集團在魏莊村及其附近村莊流轉土地6700多畝。晉開集團除種植優質高效小麥外,還投資1000萬元建了生態農業種植園。
魏莊村還與皖北制藥集團合作,種植丹參1700余畝。
一次次與大企業合作,魏莊村村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機遇。魏莊村的發展“芝麻開花節節高”。
“當個村官比管五六個企業都難。”趙萌感慨。幾年村官生涯,村里發展了,而趙萌則增添了不少白發。
村民眼中的“過去”和“現在”
趙萌“領跑”,全村人一起“奔跑”。
村民的土地流轉,每畝地每年租金至少1000元,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尋找致富門路,而沒有致富門路,又能參加正常勞動的,都走進了村里的幾個蔬菜園區,在家門口當上了工人。
記者在魏莊村蔬菜園區采訪時看到,不少村民在園區內干活。
“我們又收租金,又有工資,比以前的收入高得多。” 記者在魏莊村生態農業種植園采訪時, 71歲的車桂成老人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車桂成老人是魏莊村車莊人,是一個非常不幸的老人。車桂成老人經歷過“75·
去年,老人把12畝土地流轉給晉開集團,他的家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蔬菜園區干活,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我去年在園區掙了5000多元錢呢!”老人說,村里的發展給他家帶來了希望,自己雖然年紀大了,但能在蔬菜園區干活,能掙點錢,他心里非常高興。
經歷過“75·
魏莊村各口莊的李景根今年54歲,“75·
“比起那時候,現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接受采訪時,李景根更愿意談現在的生活。他告訴記者,他現在蔬菜園區包活干,去年收入5萬多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魏莊村魏莊今年62歲的石濤,同樣經歷過“75·
“今年成本少了,掙得會更多。”石濤告訴記者,他的兩個兒子都結婚了,家里蓋了兩座房子,大兒子的是樓房,小兒子的是平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俺家的地都不種了,孩子們在外面做生意,現在都能掙錢,俺家的轎車有10多輛了!”魏莊村袁灣村今年86歲的老人趙素清向記者“炫耀”。
“俺孫子說了,等俺活到90歲,他給俺過大壽,把金不換請來唱戲,到時候你們也來聽。”老人向記者發出邀請。開懷地笑,自信地說,村民的幸福洋溢在臉上。
讓魏莊村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魏莊村袁灣村有幾個大“沙丘”,在汝河故道岸邊,至于什么時間、怎樣形成這么大的“沙丘”,村民們誰也不知道。“75·
如今,魏莊村不僅要保護“沙丘”,而且要在“沙丘”上尋找商機。
去年9月,驛城區政府與山東晟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諸市鎮魏莊村生態農業旅游觀光項目,總投資8.2億元。按照項目整體規劃,景區將分為旅游休閑娛樂區、生態農林區、旅游地產及安置區、輔助性景觀區四大功能片區。
其中,旅游休閑娛樂區將利用汝河故道水資源和獨特的沙場,即“沙丘”,建設一個大型水上樂園,形成中原最大的陽光沙灘浴場,為市民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的室外游泳體驗場所。
“在生態農林區項目規劃中,哪里是水果種植區,哪里是蔬菜種植區,一目了然。我們一定要種最好的農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游樂和采摘相結合才能支撐魏莊村的長遠發展。”趙萌向記者介紹。
眼下,趙萌不知疲倦地為這個項目的實施奔波,他希望項目早日實施,為魏莊村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目前,全村6000多畝耕地,大部分已流轉,多數村民以為園區打工為主。當這些大項目基本成形時,我們將鼓勵農戶開辦農家樂,以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帶動旅游業,以旅游業支撐現代農業發展,最終建成生態、文明、美麗、富裕的新魏莊村,使魏莊村的農民率先實現小康。”談起未來的發展,趙萌思路清晰。
“村民的思想觀念轉變了,村里發展步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魏莊村都很關注,魏莊村發展的春天來了!”趙萌信心十足地說。
魏莊村正在向著小康“奔跑”。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