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因子滲入車險 “封殺”能否護住行業利益
摘要:原標題:互聯網因子滲入車險 “封殺”能否護住行業利益 因擔心被“要挾”,國內一家大型財險公司近日在一次車險行業內部大會上提議,行業集體&ldqu
因擔心被“要挾”,國內一家大型財險公司近日在一次車險行業內部大會上提議,行業集體“封殺”車險網絡比價平臺。
“封殺”提議的背后,道出了車險行業一環扣一環的利益鏈“潛規則”——大型財險公司占據著車險保費市場的半壁江山,但真正處在價值鏈前端的卻是作為上游的車商和4S店。
然而,在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開啟的大背景下,隨著互聯網因子向車險行業的逐步滲透,整個車險利益鏈的競爭格局將有望重塑。
動了誰的“奶酪”?
“封殺”建議的傳出,源自不久前召開的一次國內車險行業聯席會。某大型財險公司在會上建議,行業內各車險經營主體不參與網絡比價行為,切實防范當前外部比價網站將行業引導至惡性價格競爭的風險。
這家大型財險公司口中所提及的車險比價網站,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微信“最惠保”、中民保險網、優保網、車險無憂網、新一站保險網、搜保網等,它們通過各種方式向車主提供各家保險公司的車險報價和比價。
在一些財險公司眼里,這是動了他們的“奶酪”。上述大型財險公司在闡述“封殺”建議的理由時表示,目前這些車險比價網站誘導客戶“唯價格導向”,同時切斷了保險公司與客戶的直接聯系,若第三方比價網站獲取大量客戶資源,則會反過來要挾保險公司支付高額中介費用,最終抬高網絡直銷保險的成本,與網絡直銷車險的初衷相悖。
簡單地說,他們怕重蹈之前被車商和4S店“牽著鼻子走”的覆轍。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車險比價平臺動的并非是財險公司的“奶酪”,而是搶了原先車商和4S店的“飯碗”。由于車險業務同質化程度較高,財險公司此前無不依賴于汽車中介渠道,為此不惜付出高昂的手續費,最終車險業務的大部分利潤,實際上是進了車商和4S店的口袋。
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這條持續多年的利益鏈“潛規則”。首先,從產品銷售端來說,車險比價平臺將會和車商、4S店共同分羹車險中介市場,并將可能直接影響到幾家大型財險公司的直接利益;其次,隨著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啟動,在承保、風控、定損、核保階段,將更多依托于移動互聯網,車險互聯網化后,勢必會對整個車險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價格不應是唯一導向
當然,車險比價平臺這一新生事物,并不會隨著一個“封殺”建議而消亡。據業內人士透露,在上述會議上,當這家大型財險公司提出建議時,在場的同行代表中,除大公司外,中小公司并沒有積極響應。
沒有響應的理由是:這些中小財險公司希望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能夠打破幾家大型保險公司“壟斷”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局面。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鼓勵保險公司自主定價。這意味著,針對不同車型、不同車主,不同保險公司的報價會差異更大,比價的效果會更加突出。
對此,最惠保創始人、CEO陳文志向記者坦言,“今后條件成熟了,服務我們也要比,服務好壞也要由客戶說了算。目前,各家保險公司之間服務會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因人而已,是一種主觀感受,目前還沒有哪家保險公司的服務絕對地好與不好,相對來說,價格差異是客觀的,在不具可比性的情況下,我們目前不會貿然去做比較。”
雖然車險比價在國內剛剛興起,但在歐美市場卻早已開始流行。據業內人士介紹,英國就有十幾家車險比價公司,在英國,80%以上車主都通過比價網選擇車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