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收購2.45米明清大鳥槍
摘要:藏家收購2.45米明清大鳥槍 一槍可打50只鳥鄒永生展示這把2.45米長的鳥槍。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黃丹彤 通訊員鄒旭恩 古早時期的長槍通常人們都只能在類似《血滴子》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黃丹彤
通訊員鄒旭恩
古早時期的長槍通常人們都只能在類似《血滴子》的電視大片才能見到,記者昨天在廣州花都故鄉里卻見到這樣一把絕版真槍,是廣州西關收藏愛好者鄒永生近日從粵北南雄一農家收來的。這把明清時期的八棱形鳥槍,長2.45米,重達13公斤,是目前廣東唯一發現的明清時期鳥槍。
從粵北南雄農家收來的
記者見到,鳥槍的鐵管上銹跡斑斑,但保存完好,托把是支堅硬的上好木料,長達2.45米。這把鳥槍需要兩個人同時協作才能使用:站在前排的同伴用肩膀頂托起固定方位,站在后排的負責點火瞄準。鄒永生說,這支老槍是近日從粵北南雄農家收來的。
同類產品一槍可打50只鳥
記者查閱大量資料,發現一張美國歷史檔案上保存的同類造型鳥槍的照片。畫面上兩個人共同操控一把長槍,站在前排者為槍固定和支撐,后排則負責點火瞄準。根據記載,這支19世紀美國的鳥槍,可以一次發射一斤左右的鋼珠,鳥群密集的話基本上一槍就可以打下超過50只的鳥。
“根據這把鳥槍特征推斷這是一把明末清初的鳥槍,因為早期的鳥銃銃管常做成八棱形,銃體一頭粗一頭細,粗的做銃腹,細的做銃口。”
鄒永生發現,原來有句聽起來很貶義的成語叫做“鳥槍換炮”,通常被很多人認為是指“威力小,只能打鳥”,事實上“鳥”字在這里的準確解釋是指其命中率極高,可以準確地“擊中飛鳥”。正如明朝范景文所撰的《師律》一書中提到:“后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搖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此得名。”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