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對話劉玉珠:文化產業八個熱點問題
摘要:原標題:范周對話劉玉珠:文化產業八個熱點問題 劉玉珠(左)與范周 圖片來自“言之有范” 一、文化產業的目的:精神需求?GDP追求? 范周:在我國,文化
劉玉珠(左)與范周 圖片來自“言之有范”
一、文化產業的目的:精神需求?GDP追求?
范周:在我國,文化產業已經走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也在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逐漸深入。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您是如何認為的?
劉玉珠: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要從兩方面來理解。首先,從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提高國民的整體文明素質,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首要目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基礎和支撐在于國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明顯提升。換言之,發展文化產業絕不僅僅是為了增加GDP等經濟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社會效益是放在第一位的。
其次,文化產業是服務于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形態。文化產業的滲透力和輻射力很強,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也很高。因此,在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環節,都能夠吸納大量的社會就業,無論是創意運營類的頂尖人才,還是一般的技術管理人員,或者最基層的文化產業從業者,都能夠找到用武之地。這對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會效益VS經濟效益:如何統一?
范周: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討論一直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有人認為重視社會效益就意味著要放棄市場,也有人認為追求經濟效益就很難顧及到社會效益。這種非此即彼的看法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文化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確實是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
劉玉珠:總體上,我們要求社會效益第一,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但是,這首先要求我們要正確的理解社會效益,社會效益包括政治效益,但不能等同于政治效益。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弘揚社會主義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增加就業和稅收、結構調整、鼓勵產品的創新創造等都可以歸為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因此社會效益內容很豐富,不僅僅局限于政治一個方面。
第二,社會效益還需區分“整體”和“個體”的問題。從整體和個體的不同角度看的話,對文化產業社會效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文化產業門類眾多,有的居于內容生產的核心地位,對人們價值觀和社會的整體影響很大,這部分主體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不容置疑。但對于一些和意識形態關聯度不太高的產業門類而言,這部分市場主體應遵循的底線是守法。作為政府來講,鼓勵經營者在守法的前提下引導市場主體向社會效益方面努力。但是要注意前提和引導的關系,對文化企業而言,首先是依法經營,其次是社會責任意識,兩方面都要兼顧到。
范周:因此,從國家整體角度來講,我們倡導整個文化產業發展,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但是這里面既要正確的理解什么是社會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內涵,同時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整體和個體的區別對待。
三、文化消費缺口大,一分為二來看待
范周: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近年來,我國文化消費有了迅猛的增長,但文化需求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造成了文化消費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
劉玉珠:文化消費問題我們需要一分為二來看待。有一組有關研究機構測算的數據,這個數據未必精準,但值得參考。數據顯示,1993年到2013年我國城鄉文化消費總量由819億元增加到了12969億元,年均增長14.81%。其中城鎮文化消費量年均增長18.66%,鄉村文化消費量年均增長9.56%。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文化消費增長迅速。
分析文化消費與GDP的比例關系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衡量文化消費拉動GDP的效應,反過來,則是我國經濟增長帶動文化民生消費的實際效應。以比較來看, 2013年我國GDP為568845億元,按照GDP總量與中國相對接近的美國、日本文化消費占GDP的比例來估算,我國當前文化消費的缺口在2.5萬億元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的消費缺口很大。較大的消費缺口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從人均來看,我國人均文化消費支出絕對水平還比較低,占人均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也比較低。這與同期歐美人均文化消費相比,我們只達到其一半左右的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所以說我們文化消費的潛力還很大。
范周:如何縮小文化消費的缺口,在于文化產品如何更好地滿足和激發消費者的文化需求。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平臺搭建,是刺激和拉動文化消費的重要推動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生產者分析市場,把握走向,做好內容,規避市場供給與消費需求的缺位和錯位。
四、文化產業園區:繼續從嚴,做合格“把關人”
范周:目前全國的文化產業園區遍地開花,問題盤根錯節。近年來,文化產業園區在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自身轉型升級的問題。發展十年過后,這些問題都需要總結思考。
劉玉珠:文化產業示范區、文化園區的建設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設立文化產業園區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企業的聚集,二是為企業和消費者搭建平臺,三是人才的培養,四是在內容的傳播方面起促進作用。十余年來,文化部命名了十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不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這些園區都具有積極意義,對區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在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方面,文化部的態度一是積極,二是審慎。所謂積極,是指我們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園區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引領示范作用,所謂審慎就是我們絕對不鼓勵對市場調研不充分、盲目建設文化產業園區。
今后,對文化園區的管理將繼續“從嚴”,一方面要對園區的批準進行嚴格的把關,另一方面要對園區的經營活動加強管理。而在這過程中,政府要發揮好“把關人”的作用,鼓勵企業充分結合當地的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我們不倡導動輒投入巨額資金、規劃上千畝土地的大型產業園區。事實上,很多小的園區往往可以創造出很高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各地都有成功的經驗。例如蘭州市就有一個利用原來的廢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專門針對年輕人創業的園區。這個園區規模不大,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吸引創業者入駐。目前,這里已經有一大批年輕人,包括很多從海外回來的年輕人集聚,創造著自己的生活與夢想,像這樣的園區是值得鼓勵的。
五、知識產權保護:任重道遠求共識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