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摘要:核心要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世界觀,也是總結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論。
核心要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世界觀,也是總結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論。
■ 只有從世界觀上解決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問題,才能徹底地堅持唯物論和無神論,從根本上與形形色色、花樣翻新的唯心主義和有神論劃清界限。我們的一些黨員干部不信唯物信唯心,不信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狀態渙散,從世界觀上看,是同沒有真正掌握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直接相關的。
■ 作為科學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原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這三個基本原理中,“物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石,“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靈魂,“規律”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實踐”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
■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均衡與非均衡的矛盾,發展與再發展的矛盾,進步與代價的矛盾,效率與公平的矛盾,是貫穿始終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平衡發展的東西。任何事物在任何階段上都存在著均衡與非均衡的矛盾。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世界觀,也是總結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論。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要提高理論思維水平,增強戰略分析能力,堅定理想信念,自覺以辯證思維想問題,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創新思維求發展。
一
辯證唯物主義是由一系列原理和范疇構成的博大精深、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在這個理論體系中,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認識的能動反映原理,是它的三個基本原理。以這三個基本原理為主要內容所構成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大廈,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世界觀。
人的全部活動都離不開認識和實踐這兩個方面。人的認識活動是在觀念上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從而正確地認識世界;人的實踐活動是在行動中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從而能動地改造世界。這表明,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并不只是哲學中的基本問題,而且是現實生活和實際工作中的根本問題。只有從世界觀上解決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問題,才能徹底地堅持唯物論和無神論,從根本上與形形色色、花樣翻新的唯心主義和有神論劃清界限。我們的一些黨員干部不信唯物信唯心,不信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淡漠,精神狀態渙散,從世界觀上看,是同沒有真正掌握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直接相關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與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是密不可分的。事物矛盾運動原理,就是以“矛盾”的觀點看待事物的運動和發展。它的主要內容是:以事物矛盾運動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和論證了事物矛盾運動的根據、過程、趨勢,把自然、社會、思維的存在和發展歸結為事物的矛盾運動,并以矛盾分析方法去研究和解決全部問題。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要求我們以對立統一的矛盾觀去觀察、分析、解決一切問題。事物就是矛盾,思想就是矛盾,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就是我們的全部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不是從客觀性去對待矛盾,而是從主觀性去看待矛盾,常常把矛盾視作人為的“麻煩”,想方設法“回避”矛盾,或者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矛盾。這表明,能否以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能否以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辯證思維去看待事物運動的過程和趨勢,能否以矛盾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和解決問題,是能否把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事物的矛盾運動反映在人的頭腦中,構成人對世界的認識。但是,人對世界的認識既不是消極的直觀反映,也不是抽象地發揮思維的能動性,而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反映。人對世界的反映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又是以實踐所創造的歷史文化為中介的,是具有選擇性、建構性和創造性的反映活動。在對認識與實踐關系的理解中,要特別注重對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辯證理解。源于實踐的理論,并不僅僅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更重要的是對實踐活動、實踐經驗和實踐結果的批判性反思、規范性矯正和理想性引導。如果夸大理論的作用,搞脫離實踐的教條主義,必然使理論信譽掃地;反之,如果貶低理論的能動作用,甚至把理論當成無用的空談,必然使實踐變成盲目的實踐。領導干部只有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增強實踐中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從理論思維水平和戰略分析能力上克服“本領恐慌”問題。
作為科學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原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這三個基本原理中,“物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石,“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靈魂,“規律”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實踐”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以“物質”、“矛盾”、“規律”、“實踐”為基本范疇所構成的辯證唯物主義,實現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和認識的能動反映原理的有機統一,構成了科學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
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作為方法論,就是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范疇構成的。這些基本范疇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把握矛盾、分析問題、指導實踐的理論思維和辯證智慧。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內容豐富,內涵深刻,主要包括四個序列:一是關于事物存在的物質與精神、物質與運動、物質與規律、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等基本范疇;二是關于事物矛盾的現象與本質、整體與部分、形式與內容、原因與結果、偶然與必然、可能與現實等基本范疇;三是分析事物矛盾的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相對和絕對、兩點論與重點論等基本范疇;四是關于人與世界關系的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理想與現實、自由與必然等基本范疇。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方式和基本范疇,就是以矛盾的觀點去分析問題。以矛盾的觀點分析問題,最重要的是掌握和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在客觀的矛盾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矛盾是主要矛盾。抓住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同時,矛盾著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在眾多矛盾中全力找出主要矛盾,在矛盾的雙方中著力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就是“兩點論”的“重點論”。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才能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統領全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均衡與非均衡的矛盾,發展與再發展的矛盾,進步與代價的矛盾,效率與公平的矛盾,是貫穿始終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平衡發展的東西。任何事物在任何階段上都存在著均衡與非均衡的矛盾。處理均衡與非均衡的矛盾,關鍵在于做到統籌兼顧。堅持統籌兼顧,就要堅持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立足整體,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努力尋求整體功能和效益的最佳方案。
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就要克服兩極對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究竟如何看待“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的關系?“摸著石頭過河”,是對人的實踐活動及其歷史發展過程的形象比喻,而不是否定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摸石頭”是為了“過河”,而“過河”就已經是一個有目的、有方向、有原則、有理念的“頂層設計”了。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理論思維分析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自覺地克服用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形而上學思維。
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表現在對形勢的判斷中,非常重要的是對主流和支流的認識。分不清主流和支流,就把握不到事物的本質和趨勢,就無法作出正確的戰略判斷和戰略抉擇。抓住客觀實際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事物的主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事物的發展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畢其功于一役”,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對于充滿矛盾的“實際”,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全面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
三
辯證唯物主義是以實踐論為基礎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也是以實踐論為基礎的真理論和價值論的統一。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就要用理論支撐我們的理想信念,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人的實踐活動是一種目的性活動,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人作為主體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對客體進行改造,讓客體的屬性和功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由此構成人與世界之間的價值關系。價值論就是關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的哲學理論。
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價值觀中的矛盾是錯綜復雜的,其中的主要矛盾是社會的價值理想、價值規范和價值導向與個人的價值期待、價值認同和價值取向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則是社會的價值理想、價值規范和價值導向,它規定特定的價值觀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
從社會現象上看,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是千差萬別、千變萬化的,似乎只是取決于個人的利益、欲望、興趣、情緒甚至嗜好等純粹與個人相關的因素,因此,人們往往把個人的價值取向視為主觀的、任意的和隨機的。但是,透過每個人的千差萬別、千變萬化的價值選擇,我們就會發現:個人的價值目標總是“取決”于社會的某種價值理想;個人的價值取向總是“取向”社會的某種價值導向;個人的價值認同總是“認同”社會的某種價值規范;個人的價值選擇總是“依據”社會的某種價值標準。這深刻表明,在價值觀的矛盾中,社會的價值理想、價值規范和價值導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謂“價值導向”,就是以社會的名義提出的價值訴求,又以社會的名義引導每個個體認同這種價值訴求。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人的存在方式正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發生深刻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形成相互沖突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從而也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個人價值取向。解決個人價值取向問題,最根本的是解決社會的價值導向問題。通俗地說,要解決“我到底要什么”的問題,關鍵要解決“我們到底要什么”的問題。如果“我們到底要什么”撲朔迷離,“我到底要什么”必然模糊不清。
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哲學基礎,是提高理論思維水平的基本途徑,是增強戰略分析能力的實踐智慧,也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支撐。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宗旨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信心”,根本在于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信服”。在理論上“信服”馬克思主義,用理論支撐我們的理想信念,我們的理想信念才是穩固的、堅定的。這是因為,信仰的堅定性,源于理論的徹底性。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9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矛盾運動原理、認識能動反映原理,從規律性上為我們提供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理論自信。
(作者:吉林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求是》2015/08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