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土地
摘要: □ 王太廣我的家鄉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之前,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土地高洼不平,易旱易澇,遇災減產,嚴重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后來,水屯公社黨委
□ 王太廣
我的家鄉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之前,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土地高洼不平,易旱易澇,遇災減產,嚴重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后來,水屯公社黨委堅持以大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為榜樣,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土地進行升級改造。制定了“溝挪窩、土搬家、園田化”的平整土地規劃。1973年冬天,我們水屯高中為響應公社黨委關于大搞平整土地的號召,放假一周,讓學生回生產隊參加集體生產勞動。
那天清晨,北風呼嘯,寒氣逼人。我肩扛著圓頭鐵锨,隨著社員們向陳莊生產隊北側,東關生產隊東邊的亂墳崗進發。其他生產隊的男女老少帶著各自的勞動工具,分別從不同方向相繼來到這里,18個生產隊的社員從西到東一字排開,放眼望去,人山人海、彩旗飄揚、號聲陣陣,路邊插著“學大寨、趕大寨,大寨精神放光彩”、“愚公移山,改造中國”、“下雨當流汗,刮風當電扇”、“大干苦干拼命干,誓把水屯面貌變”等大型標語牌氣勢非凡。當大隊黨支部書記薛明發宣布開工后,社員們開始挖的挖、刨的刨、鏟的鏟、裝的裝、推的推、拉的拉、卸的卸,車水馬龍、熱火朝天。高音喇叭里播放著革命樣板戲和電影《青松嶺》、《閃閃的紅星》插曲,優美雄壯的樂曲也給人增添了力量。一輛輛裝土裝得像小山一樣的架子車來回穿梭,社員們你追我趕、爭先恐后,不一會兒,人們的身上就冒出了熱汗,不少人脫掉粗布棉襖。
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各級都很重視宣傳工作,沒停多大會兒,廣播里就響起了大隊婦女主任趙景的尖嗓子聲音,她開始廣播勞動中表現出來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民兵突擊隊”、“鐵姑娘隊”的典型以及“輕傷不下火線”的感人事跡,還朗誦不知是誰創作的詩歌:“公社社員志豪邁,胸懷朝陽學大寨,戰天斗地不停歇,揮汗如雨樂開懷”、“刨的刨、挑的挑,革命干勁兒沖云霄,平整土地掀高潮,大寨紅旗迎風飄”、“公社社員無冬閑,平整土地斗志堅,天寒地凍何所懼,氣得老天直瞪眼”……這些都大大激發了社員們的勞動熱情。
我也和大家一樣被這如火如荼的勞動場面所感染,似乎有一種巨大的力量在推動著。我開始時是往架子車上裝土,當看到來往穿梭、車輪滾滾的架子車很刺激,就主動與別人調換工種,我和韓彩田共拉一輛架子車運土。他駕轅,我在后邊推。拉幾車后,我主動提出要駕轅。當架子車裝滿土后,我便開始肩挎襻帶,伸著頭,彎著腰,雙手扶穩車把,兩腿叉開,邁著八字步,鉚足勁兒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只能前進不能后退,一鼓作氣拉到斜坡的地方,再把架子車調換方向倒著推。雙手握好車把的方向,對準倒土處往前推,當快到洼坑處將車把猛地往上一掀,車上的土基本倒凈。如果車廂尾部還有一些,就扶著車把晃動幾下,或者抽起架子車把,車廂基本直立,車上的土會全部卸光。然后,拉著空車往回跑。那些架子車少的生產隊有用獨輪車推的、有用人挑的、有用肩抬的。工地上可謂人潮如蟻,人頭攢動。挑土的挑土、抬土的抬土,鐵鍬在揮舞、擔子在穿梭、車輪在飛奔,高處的土層在逐漸下降,洼處的溝坎被慢慢填平。來回檢查的大、小隊干部看到這人歡馬叫的場景,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肚里沒食心里慌”。由于勞動強度大,快晌午時,我就覺得肚子里“咕嚕咕嚕”直叫,渾身冒虛汗,兩眼發黑冒金星,走起路來兩腿發軟。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大隊統一規定,中午都不準回家吃飯。有的生產隊派專人把飯菜做好后送到工地上。我們生產隊由于相距較遠,就在陳莊北邊的溝沿旁挖一個窯子,支一口大鐵鍋。由李維凡做飯,徐元成蹲在溝里燒火。從遠處就能看到灶膛里的柴火熊熊,濃煙四起,大鍋里的開水滾滾,熱氣升騰。這時,疲勞的社員再沒有上工時生龍活虎的勁頭了。隊長辛鳳林看到外隊有收工的了,也有吃飯的了,說了一句:“準備吃飯吧!”社員們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帶著各自的工具到支在地頭的大鍋旁,有的拿起葫蘆瓢舀桶里的涼開水喝。兩個竹筐子里是提前蒸好的玉米面窩頭,饑餓的人們有的在水溝洗洗手,有的不洗手就直接拿起帶有余溫的窩窩頭啃起來。大鍋里白菜、蘿卜、豆腐、粉條雜燴湯也煮好了。人們分別拿著海碗,抽兩根提前截好的秫稈筳子當筷子,不管干凈不干凈,也不管大風給鍋里刮進了多少塵和土,盛滿一碗后,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或蹲在地頭、或坐在溝沿上,笑嘻嘻地說著,樂哈哈地看著,熱乎乎地吃著,“呼嚕嚕”地喝著。熱湯下肚后,身上都是暖融融的。
大家剛吃過午飯,隊長就喊“上工了!”我感到渾身懶洋洋的,拖著疲憊的身子,像霜打的紅薯葉一樣沒了精神。我原來出的汗把內衣濕透后,感到身上涼颼颼的。不知是誰說了句:“真想睡一覺哇!”立即有人打趣地說:“你是屬狗黑子的呀,吃飽就不干了。”說歸說,還是得干。
盡管社員們吃的是窩窩頭,就的是蘿卜咸菜,喝的是大燴菜湯,很少見到葷腥,大家硬是用釘鈀、鐵锨、鐵鍬、獨輪車、架子車等工具,以人抬、肩挑、手推、人拉等愚公移山的方式陸續將水屯大隊六隊西側的小湖沿、薛莊以東的亂墳崗、樓房莊西側和三隊南側的溝壑地以及幾個土包子搬了家,將每一片土地整平好,修成了整齊劃一的方塊田。其他大隊也是如此,鐘樓大隊削去了大廟的高臺子,石莊大隊把姜橋以東的低洼溝坎填平了,余塚大隊和大郭大隊分別挖掉了占地面積大、兩人多高的大塚子(墳墓)等。經過幾年的努力,水屯公社新增了不少土地、良田,并結合統一規劃、統一修路、修橋、挖溝、建渠、筑壩、植樹、打井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基本達到了“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標準,成為當時駐馬店地區“農業學大寨”先進單位。
我每次回家時,都要去曾經平整土地的地方轉一轉,真的很懷念那時人們大公無私、不怕苦、不怕累、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