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800多元 手續費扣了700元
摘要: [摘要]有投資者在某股份制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在未被告知手續費的情況下,800多元的收益竟被扣掉700元,最后所得與活期差不多。 理財經理只講收益率不提費用令投資者
[摘要]有投資者在某股份制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在未被告知手續費的情況下,800多元的收益竟被扣掉700元,最后所得與活期差不多。
理財經理只講收益率不提費用令投資者不滿
業內揭銀行理財產品收費名目多方式各異
很多人都習慣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只問收益率不問手續費。近日,有投資者就向記者投訴,在某股份制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在未被告知手續費的情況下,800多元的收益竟被扣掉700元,最后所得與活期差不多。業內人士提醒,銀行理財產品收費名目繁多方式各異,投資者購買產品前一定要問清楚。
投資者遭遇
折騰一番 買理財產品收益與活期差不多
投資者陳華(化名)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上個月底剛好有69萬元的資金可以購買理財產品,于是她四處咨詢,最后決定購買某股份制銀行的某款產品。
但是,這款產品要到5月初才能購買,于是該銀行的理財經理就推薦陳華購買一款可即時贖回的理財產品。
“理財經理當時介紹稱這款理財產品收益很不錯,雖然是浮動的,但是當時年化收益率達到6%,而且可以即時贖回,資金不會白白閑置。”但是,陳華告訴記者,理財經理當時只是一味地說產品收益,根本沒有提及手續費的問題,由于整個銷售過程都是在電腦上完成的,陳華也根本沒看到合同。
陳華告訴記者,購買這款可贖回的產品是在4月28日,5月6日她將其贖回。贖回前看了一下,9天的理財總收益有800多元,陳華當時自己估算了一下,這個收益折合年化收益率超過4%,覺得只是符合市場行情。
但是,令陳華沒想到的是,贖回第二天一查,收益只剩100多元。陳華以為銀行弄錯了,于是向理財經理咨詢后才知道,被扣掉的700多元竟然是手續費。
“買了好幾年的銀行理財產品,最后的收益都是能夠達到或接近預期最高收益,怎么這款產品收費就這么高呢?更讓人生氣的是,銀行購買前不提手續費,讓投資者誤認為收益很高,結果跟活期存款差不多。”陳華生氣道:“如果我提早幾天贖回,那豈不是還要我倒貼手續費。”
銀行說法
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中信息披露不夠透明
記者咨詢了該銀行。據介紹,陳華購買的這款理財產品屬凈值型理財,收取管理費與贖回費,管理費部分已在凈值中扣除,持有不滿1年贖回費為本金×0.1%,持有超過1年則不收取贖回費。
而該銀行也坦言,這款產品由于其贖回費用,并不適合做短期投資。如果資金用于過渡,應該購買一些無贖回手續費的靈活期限產品。
陳華表示,銀行收費無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提前告知,不能讓投資者蒙在鼓里,以為不收費。陳華坦言,雖然光顧銀行理財產品這么多年,但是對理財產品收費問題真的是蒙查查。
某銀行零售部負責人也指出,很多投資者挑選銀行理財產品時,最看重的是預期年化收益率,對每款理財產品需要繳納的手續費幾乎是忽略的。而銀行理財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信息披露不夠透明,以及銷售人員為了推銷理財產品,拿到豐厚的提成。除了夸大宣傳產品的收益,刻意向投資者隱瞞風險及各種手續費用等,這些也導致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蒙查查。
業內爆料
銀行理財產品
收費規模或超千億元
據該負責人透露,銀行對理財產品的收費體量不小,其規模或許超過了千億元量級。有保守估算數據顯示,去年銀行理財產品為投資者實現收益應該超過6000億元,而銀行的投資管理費收入應該超過千億元。
數據顯示,2014年,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共發行理財產品19.13萬款,總募集金額92.53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35.89%。
記者查閱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不少產品在公布年化收益率時,已扣除掉所有費用,即產品預期收益率=理財計劃預期投資收益率 —(理財產品銷售手續費、托管費等費用)。但超額收益卻被銀行全部拿走,記者看到,多家銀行的收費方式均為“當最終收益率超過預期年化收益率時,超出部分將作為產品的管理費,若收益小于或等于預期收益率,則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費用。”
但是,銀行到底收了多少,大部分銀行也不會披露這部分的信息。
有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品種逐漸豐富,收費方式也會多樣化。
記者從某銀行了解到,目前一般銀行理財的手續費包括了認購費(申購費),在購買時直接扣除;還有固定管理費、托管費、保管費等,這類費用按實際期限收取,一般在凈值或者預期收益中也已經扣除。部分非固定期限理財產品還收取贖回費,此類費用一般按持有期限收取,算法一般是本金乘以贖回費率;此外,還有浮動管理費,這類費用按業績收取,一般為實際業績與基準業績之差乘以費率。
而且不僅各家銀行同類產品的收費金額不同,即便是同一家銀行的不同理財產品,收費金額及方式也不相同。
該人士建議,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特別要問清楚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浮動管理費等幾項費用收取情況。一旦出現各種額外的收費項目,那么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就會打折扣。
(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