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仿古東門摘牌開拆
摘要:原標題:首鋼仿古東門摘牌開拆 將在原址西500米處1:1復建 昨日,首鋼廠東門,工作人員將首鋼總公司的牌子摘下。當日,建于1992年的首鋼廠東門開拆。整個拆除工作預計用時
昨日,首鋼廠東門,工作人員將首鋼總公司的牌子摘下。當日,建于1992年的首鋼廠東門開拆。整個拆除工作預計用時18天,未來將在新址復建。
昨日,首鋼廠東門,工作人員搭起腳手架,準備開拆。
5月22日,幾名首鋼老員工在首鋼東門外留影紀念。
聽說首鋼廠東門要拆,陳尚彬在家坐不住了。這兩天早晨一起床,他就穿上最“精干”的衣服,拿著相機,到廠東門前拍照。
陳尚彬快80歲了,是首鋼的退休職工。他在首鋼拍了40多年照片,尤其喜歡廠東門這座紅墻綠瓦的仿古門樓。
此次,隨著長安街西延道路工程的推進,廠東門要進行保護性拆除,之后再在新址復建。
昨日上午7時,首鋼廠東門外,鞭炮聲響起,遷建工程正式開始。下午5時18分,簡短的儀式后,廠東門兩邊“首鋼集團”、“首鋼總公司”的牌子被摘除。
據介紹,整個拆除工作預計用時18天。未來,廠東門將在原址向西500米處復建,方向朝南。
設計
拍攝仿古建筑提供參考
“1992年前,廠東門就是片小平房,門口有個傳達室。”陳尚彬回憶,當時,因廠東門位于長安街的西沿線上,首鋼便想以仿古建筑的形式修建廠東門。
設計之初,陳尚彬接到任務,收集北京城內各種仿古建筑的照片,為建門提供參考。
提及23年前的那次考察,陳尚彬仍記憶猶新。“當時設計總院派了一輛面包車,我和同事在車上一路走,一路拍,見到仿古建筑就拍。”
“到中南海西門時,我們想近距離去拍照,心里又不敢。最后我鼓足勇氣,跑到門衛戰士面前,把我的首鋼工作證遞給了他。”陳尚彬回憶,門衛戰士得知他們的用意后,向班長進行了匯報。“同意了拍照,我們特別激動,還用步子量好了距離。”
陳尚彬收集的資料為廠東門建設提供了參考。1992年9月10日,首鋼廠東門工程竣工。
朱紅外墻、綠琉璃瓦,這座仿古建筑長56.28米、高12.85米,總建筑面積206平方米。大門兩側懸掛著“首鋼集團”、“首鋼總公司”的牌匾。
追憶
老員工坐輪椅拍照留念
“申奧”成功后,為了減少京城的環保壓力,首鋼開始將目光投向曹妃甸,老廠區逐漸限產停產。
如今,為了推進長安街西延工程,延線最西端的“廠東門”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刻。
為了留住記憶,這一周來,首鋼的老員工、周圍的村民紛紛前來拍照,有的人拄著拐杖,有的已坐上輪椅,也有年輕點兒的員工,穿著工作服,拿著自拍桿兒,拉起橫幅“廠東門,我們不說再見”。
今年74歲的朱錫鋆老人1976年調至首鋼工作,兩年后離職。三十多年過去了,聽說首鋼的標志建筑要拆了,他立馬約著好友騎車來看,“曾經是首鋼人,最后怎么著也要留張合影。”
與廠東門接觸最緊密的,當屬首鋼的安保隊,他們的辦公室就設在廠東門的門樓內。
安保隊員中90%都當過兵,退伍后被分配至首鋼。紀寶龍2002年到首鋼時,只有20歲。除了每天的升、降旗,他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在廠門口“站崗”。“入廠證、工作證出示一下。”這句話,紀寶龍每天得重復上千次。
“我把最好的年華都留在了這里。”看著前來合影的人群,紀寶龍感慨道。
揭秘
門樓主體
標號保存未來復建
因為員工們的不舍,首鋼高層多次申請,最終將“拆除”改為“遷建”。
“其實是保護性拆除,能保留的將全部遷建在新址上。”首鋼集團園區開發部工程處處長李建海稱,廠東門的白色須彌座和上面的木質結構都將保存下來,并標注原位標號,放于舊廠房進行保存。等到在新址復建時,把這些主體結構按原位標號放置,再澆注混凝土。
李建海介紹,遷建前,已對廠東門進行了三維立體掃描,這種掃描可掃到內部結構,保證將來可按1:1的比例復建。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相蓉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尹亞飛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京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