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失蹤”頻發 追問錢款因何失蹤?
摘要: 一段時間以來,有些銀行發生的“存款失蹤”事件,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銀行的存款安全到底出什么問題了?誰該為“存款失蹤”事件負責? 通常
一段時間以來,有些銀行發生的“存款失蹤”事件,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銀行的存款安全到底出什么問題了?誰該為“存款失蹤”事件負責?
通常意義的居民儲蓄存款是儲戶存入銀行的貨幣資金,按期限可分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如果儲戶是在銀行柜臺存入資金,銀行必須提供正規單據并嚴格執行央行公布的利率標準。而從記者梳理的近些時期各地發生的所謂“存款”失蹤事件看,多是以各種手段“高利”誘惑儲戶上鉤。
——“貼息”攬儲,盜取資金。近日曝出的工商銀行石家莊建華支行部分客戶資金失蹤事件中,不法分子向客戶許諾給予8%至10%不等的存款貼息。
——理財變“飛單”。社會人員和銀行“內鬼”勾結,私自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代銷的理財產品,產品不能按期兌付,甚至出現本金虧損。2014年廣東兩個私募基金在一些銀行進行募資,承諾付給投資人6.5%至14%的年化收益,涉案金額達7億多元。
——借銀行場地非法集資。今年5月發生的中國銀行杭州慶春支行的存款被騙事件中,100多位儲戶竟將存錢卡和密碼交給一名前銀行職員冒充的“客戶經理”,換來一張有偽造銀行抬頭和印章的承諾函,被騙存款過億元。
“沒有銀行‘內鬼’,案件發生不了;沒有輕信,案件也發生不了。”有關專家分析諸多“存款”失蹤案件時認為,責任是多方的。
在銀行方面,存款失蹤事件暴露出銀行內控管理存在漏洞,對于銀行的經營環境和人員管理存在疏漏。
在存貸比考核等監管指標要求下,銀行往往以“貼息”等做法吸收存款,給人留下了“高息攬儲”的印象,這使得不少儲戶放松警惕。“另外,經過柜臺將儲戶存款轉走,不管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銀行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認為。
“當務之急是銀行要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完善制度以保護儲戶利益不受侵犯,而不是推卸責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說。
除銀行加強“堵漏”外,儲戶也必須明白哪些錢“存”的是安全的,哪些是在“冒險”。在儲戶方面,存款失蹤事件頻發,表明儲戶面對“高息”誘惑,頭腦發熱,理性缺失。
?。〒氯A社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吳雨、王凱蕾)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