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鄭州就有城中村
摘要: 如今的太平里,沒有了往日的繁華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今天,如果一個外地人來鄭州,可能首先選擇在城中村落腳;而在100多年前,鄭州這個移民城市初次張開懷抱
如今的太平里,沒有了往日的繁華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今天,如果一個外地人來鄭州,可能首先選擇在城中村落腳;而在100多年前,鄭州這個移民城市初次張開懷抱時,外地人首選的落腳之地,可能就是“里”。
鄭州最有意味地名在里巷
“里”是古代居民聚集的地方。據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里”。清末民初,鄭州城區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居民住在老城區和后來火車站周圍興起的里巷。
鄭州市老街道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王瑞明說,鐵路通車后,隨著移民大量涌入,鄭州居民住的地方也開始有了不同的名稱,如街道、里巷、胡同等,“里”這個名字,則深具地方特色。
以鄭州的里巷名字為例。有采用“吉祥、納福”之意的,如裕元里、裕亨里、裕利里、裕貞里。這四條里巷,位于火車站興隆街東北邊,取《周易》里“乾卦”的“元亨利貞”四德之意。
類型
還有一類,以行善積德助人起名,如德化里、仁壽里、永康里、武英里等;另有以象征社會安寧、歡樂命名,如清平里、升平里、同慶里、平安里、康樂里等;還有以花草、行業起名,如菜市里、關中里、隴海里、錢塘里等。
里巷聚集三教九流,極富生活氣息
新中國成立前,鄭州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居民住在里巷,來自五湖四海,五方雜處。隨著鄭州鐵路通車,商業開始繁盛,沿街的門面房租金也越收越高。于是,有很多小商販開始把雜貨鋪開進了成本相對較低的里巷。
那時候的里巷口,大部分都有過街樓,通常是給管理里巷的人住的。在過街樓下,賣大碗茶、茶雞蛋、燒餅、點心、卷煙等的特色小攤有很多。而在里巷口,小吃店、剃頭挑子等,也應有盡有。在王瑞明看來,里巷文化也是老鄭州的一種特色。里巷口的小書店、小人書攤隨處可見,時常能吸引一大批孩子。繁華的里巷口,還經常掛滿了律師、醫師、戲班子的廣告,以招攬生意。
行業
至于服務業,如旅館、浴池、小飯店,在里巷中十分常見。而舊社會吸鴉片、嫖、賭的場所,也大多藏在里巷中。當時的煙館,大多藏在錢塘里、三多里等處;金水河北邊的杏花里、新春里、惠芳里等,妓院最為集中,還通常掛上“某某書寓”的招牌,招攬附近德化街、大同路的富商。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舊城改造的推進,很多里巷逐漸消失。
鄭州老城區近百條里巷
如今僅剩20多條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王瑞明參與鄭州地名普查的時候,鄭州老城區剩余的里巷還有80余條。
昨天,他算了又算,發現如今鄭州市區以“里”命名的小街道,已經僅剩20多條了。管城區還有十幾條,二七區、金水區、中原區各有幾條。王瑞明曾居住了60多年的裕元里,直到今天還留存著。
在王瑞明的記憶里,裕元里也有個過街樓,里面住著打更的老人。只是,他記事兒的時候,早已經沒有了打更人。過街樓下,最吸引他的要數張記黃燜魚,還有三分錢一個的茶雞蛋。
那時候住在里巷的人,關系十分親密。王瑞明說,不管誰家有點兒難事,大家都會像一家人一樣跑前跑后幫忙。
除了街坊值得懷念,裕元里的一棵葡萄樹,也讓王瑞明念念不忘。樹是一位老太太在她家門口種的,一到夏天,長了幾十年的葡萄樹,能有二三十米長的樹蔭供大家乘涼。到了葡萄成熟的時候,老太太會喊一條街的人去摘。
遺憾的是,2003年德化街改造拆遷的時候,那棵上了年紀的葡萄樹被砍了。也是在那一年,住在那里的老人們都搬離了裕元里,幾乎再也沒有見過面。
(感謝王瑞明、郭增磊提供資料)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大河網-河南商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